来源:【焦作日报】
阴凉的梧桐道。
记者 贾 蓝 摄
秋已至,秋老虎却仍在发威。不如,我们就在梧桐树下相遇吧。
梧桐树,学名悬铃木,虽原产欧洲,却早已在这片怀川大地扎下深根。它们静静伫立,悄然成荫,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见证着街道拓宽、楼宇迭兴,也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晨昏日常。它们不只是树,更是城市有温度的记忆载体,早已融入生活的肌理。
古语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影视演员张颂文也曾写道:“参天的梧桐遮盖了炙热的焦虑,满是治愈人心的文艺与浪漫。”的确,梧桐树下,聚的是人气,也是心气;是触手可及的美好,也是不期而遇的诗意。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在焦作的梧桐树下,与美好相遇,与时光重逢。
百年新华街:梧桐树荫里的烟火人间
百年焦作,百年新华街。这里的梧桐,像这条老街一样,染着岁月的痕迹。入秋后,“秋老虎”势头不减,毒辣的阳光倾泻而下,却被层叠的梧桐叶一一打碎,化作一地温柔跳跃的光斑。
树下,是静谧流淌的生活。老人坐在自家门店前摇着蒲扇,孩童追着光点嬉笑跑过。路旁,有承载历史的“百年焦作”城市书屋,也有几十年如一日飘着香气的老字号饺子馆。老理发店已升级换代,老建筑的砖瓦无声讲述着往事。梧桐以宽大的树荫庇佑着这一切,滤去了喧哗与焦躁,只留下从容不迫、气定神闲的烟火人间。走在这里,仿佛每一步都能踩到时光的脉搏,感受到梧桐的脉脉温情。
焦作大学外梧桐道:青春与文艺的交响
白居易诗言:“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而在焦作,最让人眷恋的,莫过于焦作大学外的梧桐大道。
这里的梧桐挺拔茂密,枝叶交织出一条颇具仪式感的林荫长廊。阳光穿过叶隙,洒下的是青春特有的光彩。树下,有学子抱书匆匆走过,有好友三五成群、笑语喧哗;偶尔还能见到有人抱着吉他,在树影里浅吟低唱。道旁摆放着木质长椅,某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梧桐、木椅和年轻的身影,便共同构成了一幅无可替代的动人秋日画卷。
这个秋天,不妨和心爱的人一起,去这条梧桐道上走一走。
人民公园梧桐道:一城青葱 半城阴凉
若论资历与气魄,焦作市人民公园的梧桐大道,无疑是城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自公园建成以来,梧桐便陆续栽种,历经漫长岁月,早已超越了树木的范畴,成为凝聚几代焦作人共同记忆的绿色地标。
公园里的这条梧桐大道,树冠高大得仿佛要与蓝天白云相接。几十载风雨洗礼,让它们镌刻下无声的年轮史诗,更显苍劲与雍容。夏日里,枝叶伸展出遮天蔽日的浓荫,将整条道路严实地拥入怀中,编织出一条幽深静谧、凉意沁人的绿色长廊。阳光在此刻格外慷慨,费尽全力从叶隙间挤过,在路上洒下无数流动跳跃的光斑,犹如一首首光影协奏曲。
这里是最富生机的“城市客厅”:清晨,老人们打太极的舒缓与梧桐的沉静相得益彰,鸟笼挂在枝头,鸣声清越;午后,孩子们追逐着地上的光点,笑声在林间回荡;傍晚,它又变身为温馨的漫步长廊,携手相伴的夫妻、饭后闲谈的一家三口,都在此享受着一天中最慵懒的时光。树荫下的长椅上,常有人静坐,或读书,或发呆,看枝叶将天空分割成无数片细碎的蓝色琉璃。
这条大道,春来新绿萌动,夏至浓荫如盖,秋日满地金黄,冬雪枝干如画。它静静伫立在城市中心,以包容万象的姿态见证焦作变迁,收藏市民悲欢。它不言不语,却以一树青葱,赠予半城荫凉,成为喧嚣都市里不可或缺的心灵栖息地。
焦东路:光影交织的清新画卷
转入焦东路,梧桐换了一种笔触,勾勒出另一番风情。
这里的绿意更显清透自然。阳光变得调皮,在层层叠叠的叶片间穿梭、躲藏,最终在路面和墙垣上留下斑驳摇曳的树影。风一来,整条路的绿荫仿佛都活了过来,枝叶轻摇,光影共舞,成了光与影最美妙的和弦。那透过缝隙漏下的光,如碎金,似星辰,浸润着整条街道。
焦东路车水马龙,喧嚣终日不绝。而梧桐树只是静静守着,看霓虹闪烁,见证行人匆匆。它在动与静的缝隙里,站成一道沉默的风景,任时光飞逝,历史在它深深浅浅的绿荫里从容流淌。
太极体育中心:绿荫下的运动激情
最后,别忘了市太极体育中心。十几年前栽下的梧桐幼苗,如今也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巨大的树冠为运动的人们撑起一把把天然遮阳伞。树下,是奔跑呐喊的脚步声,是羽毛球划破空气的呼啸,是太极拳舒缓起手间的沉静与力量。生命的热烈与树的沉静相映成趣,运动的激情得以在绿荫下肆意挥洒。
路漫漫,情深深,意切切……“老街烟火—青春文艺—公园古木—街道光影—运动激情”,这就是焦作的梧桐故事。
夏日的所有遗憾,终会被秋风的温柔化解。那么,这个秋天,让我们在焦作的梧桐树下相遇吧。
记者 赵改玲
本文来自【焦作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