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
俯瞰天府橘乡。 受访者供图
8月,位于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岳山社区的天府橘乡,青绿色的橘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满园皆是待熟的蜜意,藏着赏不尽的景致,成为周边市民过周末的好去处。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治蜀兴川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这为众多像岳山社区这样有着“好底子”的乡村,指明了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转型路径。这个曾经仅靠橘子“单打独斗”的村庄,依托天府橘乡文旅项目,让“橘香”飘出新滋味——开园不足两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园区及周边收入超1亿元。这背后,藏着乡村文旅怎样的规划布局巧思,用地难题又如何得以破解?
天府橘乡内的玩乐设施。
寻求卖果以外的出路
乡村规划与项目策划同步推进
“再过几周来,橙黄橘绿缀满枝头,好看又好吃。”8月15日,岳山社区党委书记李华有指着橘子告诉记者。
三溪镇种植柑橘已久,全镇柑橘种植面积约3.5万亩,年产量8万余吨,建成了万亩脐橙产业基地。柑橘产业更是金堂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当地开始琢磨单一卖果以外的出路。“卖橘子,也要卖风景。”三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乡村文旅项目,一方面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把橘园风光变成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是产业“橱窗”,能帮助展示推广金堂脐橙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应对市场波动。
而要让万亩橘园真正转化为旅游资源、让产业链条有效延伸,离不开系统性的规划引领。2021年,岳山社区展开村规划调研编制。经过一年修改完善,通过村民决议、部门审查等环节,当年底,岳山社区村规划获金堂县政府批复,并在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成都首批、金堂首个“多规合一”村规划,为乡村未来15年发展定下框架。
“规划严格卡牢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严控交通廊道退距,建设上明确依山就势,不挖山填湖、不削峰填谷。此外,明确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风格沿用川西民居形态,做适当的变化和创新,不破坏乡村肌理。”金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乡村规划的核心,天府橘乡文旅项目策划同步启动,相关策划成果纳入村级片区规划统筹保障。“规划明确项目布局,选定岳山社区2300亩核心产业区,聚焦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打造柑橘主题亲子乐园。”上述负责人进一步阐释,现代农业部分,遵循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原则,形成“柑橘生产+稻油轮作”的农业景观格局,橘树成林作底色,稻田与油菜田随季节换景,既保产业根基,又造旅游景致。村里的旅游业态包括观光、体验、研学和康养部分,布局亲子民宿、游客中心、橘园农场等。
橘园。
规划图变实景图
部门靠前服务,乡村规划师量体裁衣
“效果图和眼前的实景相比,几乎没差别。”在天府橘乡,乡村规划师韩胜丹展示着几年前的策划图册,如今纸上的蓝图已变成现实。
乡村文旅项目落地,用地是难题和关键。岳山社区和多数村庄一样,建设用地占比低,且大多是长期闲置的农村宅基地。那么项目用地从哪儿来?“主要靠内部挖潜。”金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秉持“节约集约用地,凡用地先挖潜”原则,通过空间置换等方式“挤”发展空间,一方面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推动闲置宅基地空间置换;另一方面通过增减挂钩建新区指标落地,保障新增集体建设用地,两者共计保障建设用地约200余亩。
200余亩建设用地零散分布、形状各异,考验规划师的空间“缝合术”。“通过整理缝合碎片化空间,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布局项目设施。”乡村规划师李圣举例,一块柑橘树环绕、面积约几百平方米的地块,被改造成了农业灌溉用房;闲置的村小,改造成橘乡研学基地,让每寸土地都用在实处。
闲置村小改造为研学基地。
而这些,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部门的靠前服务。“在项目规划阶段,自然资源部门就提前介入,给予指导。”韩胜丹回忆,策划初期,团队曾想做带状绿化景观,但自然资源部门从可持续性、用地空间等角度论证后,发现方案与现有规划冲突,最终调整了方向。“他们指导我们算土地账、资金账,把项目用地需求和村规划空间落位精准对接,让想法能落地。”
蓝图画得好,更要干得好。从策划到用地保障,从报规报建到施工把关,乡村规划师团队全程跟踪指导。“就怕实施中走样,比如建筑风格偏了味等。我们要负责盯着把规划细节落到底。”李圣说,正是这份“较真”,让天府橘乡文旅项目按规划蓝图落地。
花间苑民宿。
产业与风景共生
柑橘每斤多卖3角钱,更引来社会资本
“品牌效应比预想中还强。”李华有难掩欣喜,农旅融合的“东风”,吹热了风景,又“反向”带火了橘子。
“以前橘子多是收购商上门收,卖到普通市场;现在3成能卖到高端市场,电商、专属渠道也打通了,柑橘每斤平均多卖3角钱。”李华有算着账,天府橘乡文旅项目带来的不只是直观的门票收入,更实现了产业链的升级。
产业的活力更是引来了社会资本“用脚投票”。2024年8月,度假酒店“成都花间苑·橘乐”开门营业。事实上,早在规划阶段,团队就提前策划了亲子民宿相关业态,预留产业用地;后续启动酒店招引时,经过双向考察,最终与花间苑达成合作。“这是我们在四川首个开进农旅融合项目的高端度假酒店。”店长助理宿燕说,选择落子于此,正是看中了天府橘乡的潜力,以及项目规划中预留的充足发展空间。
“不仅是花间苑,海底捞在我们这儿也设了快闪店。”李华有补充道,围绕未来发展,当地规划预留40多亩空白用地,将重点打造康养、热气球飞行赛事等业态和活动。产业的升级也让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受益。在 “天府橘乡” 搭建的水上集市,村民支起了小摊卖凉面酸辣粉,在景区做生意、打工的村民有200多个;岳山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女红坊,10余名村民做出的手工布艺橘子,3个月就卖出了1000件。
如今的岳山社区,橘园里能摘果,田埂上能漫步,民宿里能歇脚,研学基地里能学农技。从“卖橘子”到“卖风景”的跨越,既靠规划锚定方向,也靠用地破题铺路,让大家在“卖果”之外,更能捧着“风景碗”过好日子。
不仅是岳山社区。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推动更多更好的文旅项目更快更有效地落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用地政策指引(2025年)》(下称《指引》)于近日印发。作为针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用地政策的“工具包”,《指引》聚焦地方关注和政策热点,回应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用地的难点问题。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按照内外培训、专题宣传等方式,将《指引》及其主要内容进一步宣传到基层一线、乡镇村组,确保全省用好用活用足文旅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相关支持政策,高效保障文旅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此外,鼓励地方整合统筹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政策工具,全力做好文旅产业项目要素保障。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