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生凉,始于落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十里秋风落叶繁。其实贵州的初秋并不见落叶,着眼处仍是满目青郁,但伴着秋雨的秋风,已经触体生寒了。
连着几天,百里杜鹃阴雨连绵,今天又下了一整天,“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说的就是贵州。打从进入贵州避暑的这一个多月,手机预报几乎是天天有雨,夏天是贵州的雨季,尽管有时乌云遮日却不下,既便下也是急雨,一阵过后便停。立了秋,特别是出伏后这几天的雨,开始就有了秋雨的模样了,连绵不绝且伴着降温,不穿夹衣已扛不住了。
时令到了,明天就是处暑,天气渐渐冷了,地处高原的百里杜鹃己经留不住避暑的人了。营地里,每天都有离开的车,走一辆,就空出偌大的一方空地,不再有车进来补位了。候鸟飞了,明年才会再来。
我们也准备离开了,过了处暑就走。离家1300公里,走遵义,走湘西渝东到恩施,这一路有许多高山,也有很多可以避暑的地方,不打算停留了,看天气预报,到家的几天会很热,但处暑后的秋老虎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
几个租房避暑的随州老乡也准备离开了,他们的租期到月底,还有几天,他们说,还是你们房车好,说走就走,我们还要在这里抗几天秋凉;北京的小王母子俩和我们一起走,他们还要去重庆。
邻近车位的几辆车,打算住到白露,然后一路向南去两广过冬。看得出来,一辆车上的两个人,有的是老俩口,有的却是“旅游搭子”,很容易区分的。有许多单身大妈,在如潮的避暑和过冬大军里,拎着行李箱租房,溜弯“偶遇”单身自驾的大爷,萍水相逢,便成就了一段段“佳话”。不想在一起了,一拍两散。
其实并不需要上升到什么“感情”的层面,更甭提什么“夕阳情”。对上眼了,各取所需,遂成“搭子”,觉得不合心意了,一别两宽,互不相欠。不要用什么“道德”的眼光来审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要没有危害社会,只要没有妨碍他人。
秋雨还在下着,不见停的意思。一季秋雨一相思,一夜寂寞一惆怅。天涯寄浮生,指尖落沧桑,羁旅于百里杜鹃,不见花倾城,隐隐徒忧伤,谁是谁的夕阳?谁又瘦了谁的诗行?
今天2025年8月22号,疆藏云贵之行第102天。到百里杜鹃第10天,连阴小雨,从昨天白天下到夜里,今天又一整天,气温17-23C°。呆在车里才暖和些。停驻毕节百里杜鹃石牛旅游小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