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文旅热潮持续升温,南京又添重磅文化打卡点!
近期,由南京博物院与商汤科技携手打造的《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大空间沉浸展》,成为众多亲子家庭与文化爱好者的热门之选,截止至8月19日,体验人次超5.6万,在南京城掀起一股文化热潮。不少观众体验后,都对这场穿越时空的“历史漫游”赞不绝口。
作为国内首个8K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展,《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大空间沉浸展》借助商汤科技大空间XR技术、AIGC视频内容生成技术,开创性地将先进国产AI技术融入历史文化场景,以“互动电影级”的视效和交互体验,让400年前的明代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鲜活呈现,用中国科技讲述中国故事,为文旅文博行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全新标杆。
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院现藏有各类文物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被称为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其中新石器时代“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西晋“青瓷神兽尊”、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均为国宝级文物。
开启400年穿越之旅
亲历《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现场
《坤舆万国全图》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代学者李之藻共同绘制于明代万历年间(1608年),承载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厚重历史,是目前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中文版世界地图。
出于文物保护需求,《坤舆万国全图》每次展出后,都需要进行长时间休眠,导致许多观众难以一睹文物真容,更不用说近距离详细观赏。如今,借助商汤的XR+AIGC技术,《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大空间沉浸展》让观众突破时空限制,“走进”地图绘制时的历史情景。
展览中,观众只需佩戴上VR头显,便能在超百平米空间中自由穿梭。展览从第一人称视角展开,通过“观天下”“涉沧溟”“通四海”三个篇章,引导观众亲历《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现场——在星空下“见证”李之藻与利玛窦的思想碰撞;乘“量天尺”直上九重天,感受宇宙的浩瀚无边;跟随大明船队远航,领略海上航行的壮阔;在琉璃塔下,感受中式浪漫的韵味。
从北极冰洞的梦幻极光,到琉璃塔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展览将400年前的地理风貌、文化商贸一一重现,让观众从“看展游客”变为“历史旅人”,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漫游。
10倍效率提升!
XR+AIGC让历史重现更高清、更高效
为了让观众在虚拟世界里“触摸”真实历史,南博和商汤开创性地将AIGC视频内容生成技术融入VR内容制作管线,将风格离散的碎片化文物数据,转化为风格统一的艺术化美术资产,并形成一致连贯的VR虚拟场景,不仅做到了效果上的高度还原,还实现了效率的大幅提升。
在数字场景的重建过程中,南博策展及商汤团队大量应用文物的高精度扫描三维数据,并通过三维引擎搭建出原汁原味的明代场景。同时,还采用8K高码率和专业引擎,大幅削弱了传统VR画面模糊、颗粒感重的“纱窗效应”,还克服了传统引擎的性能瓶颈,让九重天、北极极光等奇幻场景的呈现更流畅、更震撼。
在数字角色的设计过程中,南博策展及商汤团队充分考据了明代服饰细节,再利用AI技术结合历史人物画像,直接生成拟真风格的人物形象,将传统2天1幅的原画创作速度提高至1天4幅,带来10倍效率提升,既保证了历史准确性,又让利玛窦、李之藻等人物形象跃然“屏”上。
而在结尾场景的打造过程中,商汤团队利用AI学习文物特征,快速生成风格统一的VR空间元素构件,让艺术家可以快速搭建出沉浸感十足的虚拟空间,将单件文物的数字建模时间从1~2天压缩到1~2小时,仅用两周便完成整个结尾场景的制作,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还保证了所有场景风格的和谐统一。
南京博物院与商汤科技的合作,是业内首次将风格离散的文物数据以AI工作流的方式形成一致性的VR布景构建,并整合到三维VR空间内,带来一致性的视觉体验。VR与AIGC技术结合,让历史展览不再只是文物的“静态陈列”,而是可感、可触、可探索的“鲜活世界”,摆脱“隔着玻璃看文物”的局限,满足大众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仅如此,AIGC管线工作流的应用也是文物数字化应用方向的有益尝试,拓宽了VR文物数字内容的制作方法,为“科技活化文化遗产”,实现文物数据资产要素的高效率增值转化提供了全新思路。
《觀天下·坤輿萬國全圖VR大空间沉浸展》将持续至2026年10月11日,通过微信小程序“南京博物院”即可预约。节假日期间,不妨走进南京博物院,开启这场历史漫游,在数字世界里与古图对话,亲历大明风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