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视角”带您看家乡美景!
用镜头定格风采,用脚步丈量淄川之美!
这个夏天,淄川区妇联特别推荐巾帼特色系列打卡点,带您走进不一样的淄川——这里有女创客的智慧、新农人的坚守、非遗匠人的巧手、民宿女主人的温情……每一处风景背后,都有动人的“她故事”!
来吧!朋友们,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看家乡、拍美照、听故事、品乡韵!
推荐打卡点(十)
博物馆里藏非遗:
小煎饼“摊”出致富路
老手艺“烘”热幸福家
山东大煎饼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淄川区西河镇河南村,占地450平方米。分为展厅、加工体验车间、煎饼售卖中心三个部分,展厅以“寻踪、史说、流传、根脉、归一”为主线,讲述了山东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和内在品质的煎饼文化。山东大煎饼被评为市级名优面点,山东大煎饼非遗工坊获评区级非遗工坊。
博物馆占地450平方米。分为展厅、加工体验车间、煎饼售卖中心三个部分,展厅以“寻踪、史说、流传、根脉、归一”为主线,讲述了山东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和内在品质的煎饼文化。2023年1月,西河镇“山东大煎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淄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大煎饼博物馆以蒲松龄《煎饼赋》为主线,以“煎容饼包、有容乃大、一张煎饼卷天下”为主题,重点展示石碾、石磨、农具等传统老物件,展示了“山东大煎饼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山东大煎饼制作技艺和煎饼文化,博物馆特别开设了研学体验课程。通过参观博物馆、亲身体验制作煎饼的全过程,参与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博物馆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山东大煎饼的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吸引研学参观5000余人次,吸引网络关注70余万人次。
近年来,该博物馆不仅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还通过建立煎饼加工厂,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目前,煎饼工厂已吸纳10余名农村妇女稳定就业,每人平均月收入达3000元左右,切实提高了家庭经济水平。
这些妇女经过系统培训,已熟练掌握传统煎饼制作的整套工艺。从原料配比、磨浆发酵到摊制烘烤,她们用世代相传的手法制作出口感酥脆、麦香浓郁的山东煎饼。工厂采用"博物馆+生产基地"的运营模式,既保障了煎饼的传统风味,又通过标准化生产提升了产能。随着业务拓展,未来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一项目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通过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山东大煎饼产品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煎饼传承淄博市淄川区西河煎饼传统制作工艺,历经8道工序,采用石磨传统工艺磨糊,经过40多个小时的恒温发酵后摊制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薄如纸、色如玉、甘如饴。煎饼富含蛋白质、粗纤维以及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常食煎饼健脾养胃、排毒养颜、护齿健齿,成为现代人主食首选。产品软糯香甜,劲道不粘牙,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小孩,都咬得动、嚼着香。目前有红枣、五粮、小米、南瓜、玉米(花生)、艾草6种口味。煎饼富含蛋白质、粗纤维以及人体所需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常食煎饼能够健脾养胃、排毒养颜、护齿健齿。
编辑:朱滢榕
一审:宫蓓蓓
二审:张金文
三审:代连丽
淄川区妇女联合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