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很多人幻想过这样的生活:终于不用上班了,有大把的时间,约上三五好友,游山玩水,看遍祖国大好河山,甚至环游世界。
可等你真熬到退休那天,却猛然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朋友圈里那些天天晒美景的退休老人,其实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就像你和我,依然在小区遛弯,在菜市场砍价,在家带孙子。
为啥说走就走的旅行,就这么难?
首先,摸摸口袋,心就凉了半截。
“退休金七八千?那都是别人家的!”绝大多数普通企业退休的老人,每月到手也就三四千块钱。这笔钱,应付日常开销、人情往来、买点保健品,已经紧巴巴。旅游?那可是个烧钱的主儿!
出门一趟,哪怕省内游,随便一算:路费、住宿、门票、吃饭,几天下来几千块就没了。要是想出个国,更是心疼得直哆嗦,这得攒多久啊?退休金是“活命钱”,不是“玩乐钱”。 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一种奢侈的负担。
其次,身体这台“老机器”,它不答应啊!
年轻时,能熬夜扛大包,爬个黄山都不在话下。可现在呢?膝盖咯吱响,腰杆直不起,多走几步路就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景区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简直就是“酷刑”。
想想看,跟团游更像“急行军”,天不亮就集合,一天跑三四个景点,比上班还累!这哪是放松?分明是花钱买罪受。要是老伴身体也不好,那更别提了,互相照顾都难,还旅什么游?
最后,最大的难题是:孤单!
找谁一起去?老哥们儿家里也有事,要么带孙子,要么伺候老伴。子女?他们正为房贷车贷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陪你?一个人去?算了算了,看到美景没人分享,吃饭连个说话的都没有,太没劲了。
那朋友圈里那些天天玩的人,都是啥来头?
说白了,能实现“旅游自由”的退休族,主要是这4类人,看看你身边有没有:
- “家底厚”型选手: 人家退休金可能顶你两三个月的,有的是公务员、教师或者国企老领导。不光退休金高,年轻时还攒下了厚实家底。住星级酒店、吃大餐、买纪念品,眼睛都不眨一下。咱们是穷游,人家是真正享受生活。
- “儿女有出息”型福星: 自己退休金不高,但架不住孩子争气啊!儿子闺女在大城市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孝顺,舍得给父母花钱。直接订好机票酒店,把钱打过来:“爸、妈,你们出去玩,钱我来出!”这种是命好,羡慕不来。
- “身体倍儿棒”型达人: 年龄只是数字,心态年轻,身体杠杠的!爬山比小伙子还快,精力充沛,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他们来说,退休才是新生活的开始。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 “打卡式”旅游特种兵: 参的都是“低价购物团”。行程紧、任务重,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个照。回来一问去了哪,啥也不知道。这种旅游纯粹是为了“我去过”,性价比高,但体验感极差,累得回家要缓半个月。
所以,别焦虑,别攀比!旅游≠幸福!
现在有些自媒体,天天鼓吹“不会享受就是白活”,搞得我们不旅游就很失败似的。千万别被这种论调带偏了!
退休后的幸福,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觉得含饴弄孙是天伦之乐;有人觉得跳广场舞、下象棋才是真享受;有人就喜欢在家养花种草、看剧做饭,图个清静自在。只要你自己觉得舒服、开心,那就是最好的生活。
总结一句话:
别人的朋友圈是别人的生活,我们有自己的节奏。健康的身板、和睦的家庭、安稳的日子,才是咱们普通人退休后最实在、最珍贵的幸福。 至于旅游,有时间、有钱、有精力,就去体验一下;没有,就在家门口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一点也不丢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