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河北张家口鸡鸣山记
作者 申艳娟
初秋的风刚漫过桑干河,我便揣着几分雀跃往鸡鸣山去。这山在张家口下花园境内,孤峰拔地而起,像枚青灰色的玉簪斜插在坝上与坝下的交界,早听人说它“塞外孤山接云天”,真站在山脚下时,才懂那不是虚言。
山门前的老槐树下,卖野酸枣的大娘说,这山原叫“飞来峰”。相传当年穆桂英破天门阵,那山是从天边飞来的粮草台,后来唐太宗北征,夜闻山上鸡鸣报晓,才改名“鸡鸣山”。我摸着石阶上被岁月磨圆的棱角笑,不管是传说里的奇幻,还是史志里的实在,这山总带着股子硬朗气——你看它不依不傍,独对着塞外的长风,连石缝里的野花都开得比别处倔强。
拾级而上,风渐渐烈了。起初还有绿树遮荫,到半山腰便只剩裸露的岩石,阳光把石面晒得温热,踩上去像踩着老辈人的脊梁。同行者指着一块凹陷的石壁说,那是古栈道的遗迹,当年商旅往来,全靠这窄窄的路翻越山梁。我俯身细看,石壁上还留着模糊的凿痕,想来千百年前,这里也曾有马蹄声碎、人声鼎沸,只是如今都被风吹散了,只剩山风穿过石缝时,呜呜地像在说旧事。
快到山顶时,路陡得几乎要手脚并用。忽然一阵疾风卷来,竟带着些草木的清香,抬头才见,峰顶竟藏着片小小的松林,松针绿得发亮,站在这里极目远眺,才懂何为“一览众山小”:远处坝上的草原像铺了层金毯,桑干河如银带蜿蜒,连张家口的城郭都成了模糊的剪影。风从四面八方涌来,吹得人衣袂翻飞,倒觉得浑身的乏累都被这风卷走了,只剩满心的开阔。
下山时已近黄昏,夕阳把山影拉得很长。回望鸡鸣山,它仍像座沉默的巨人立在那里,不与谁争,也不向谁低头。忽然想起山脚下的对联:“孤山独峙千年秀,古道长留万载名”。或许山的意义,本就不在攀登的难易,而在登顶时那一眼的通透,和下山后心里留下的那点硬朗气吧。
开始登鸡鸣山时留影

鸡鸣山门口

登鸡鸣山途中留影

鸡鸣山风景

鸡鸣山上的大公鸡

登鸡鸣山途中留影

登鸡鸣山途中留影

登鸡鸣山途中留影

鸡鸣山风景

在鸡鸣山顶留影

在鸡鸣山顶留影

鸡鸣山避风桥.南天门简介

在鸡鸣山避风桥.南天门上留影

在鸡鸣山避风桥.南天门上留影

鸡鸣山上的云雾

鸡鸣山上的云雾

在鸡鸣山顶上俯瞰山下的风景

在鸡鸣山顶上俯瞰山下的风景


作者简介:申艳娟,1963年10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人。系原北京军区守备第3师首任政委申泰昌的女儿。现居住在北京,在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电气工程师,现已退休,被聘为国家国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专家,紫云书画院副院长,有多篇文章在网络等多家媒体发表。业余爱好:旅游、运动、写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