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8月22日讯(闽南网记者 肖晓锦 文/图) 8月21日,“刺桐传薪:世遗文脉的当代对话”第二期活动在真武庙游客服务中心举办,吸引众多观众前来聆听,共同探索真武庙深厚的历史积淀,感受其独特的文化共鸣。
“为什么真武庙山门匾额上会写‘武当山’?”“真武庙门口的街为什么叫‘石头街’?”……活动现场,黎明职业大学外语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海丝泉州推荐官、2024泉州市导游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徐淑延从学术的角度诠释真武庙的文化内涵,以及真武庙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世界遗产点之一所发挥的价值和作用;原丰泽区申遗办负责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剑文则结合自身丰富的申遗经历,以及对真武庙深入研究掌握的历史资料,分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在交流互动环节中,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副秘书长平一担任主持人,生动有趣的主持风格极大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在场观众围绕真武庙的历史文化,踊跃提出心中疑问。面对观众的热情提问,两位嘉宾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耐心解答,让观众再次深切感受到真武庙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
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体现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真武庙素有“八闽玄天上帝第一行宫”之誉,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与九日山上祈风石刻、天后宫一起,共同展现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是泉州宋元时期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史迹之一。时光流转,千年之后,真武庙依然屹立于石头山上,成为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的见证者。
据悉,“刺桐传薪:世遗文脉的当代对话”系列主题活动,由泉州市丰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共同推出,旨在深化市民对泉州“世遗之城”丰富人文内涵及当代价值的理解,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目前,该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两期。
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会长黄溪水表示,后续活动将持续邀请文物和非遗专家学者、文保单位管理者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围绕不同主题展开深入对话交流,让更多人走进泉州的文化遗产世界,亲身感受千年文脉的独特魅力,共同推动泉州千年文脉的保护与传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