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正在慢慢从老工业基地变成东北亚开放枢纽,它是吉林省的省会,也是东北的地理中心,跟松原,四平,吉林,哈尔滨这些城市挨着,就像心脏躺在东北平原中间,长春在历史上是扶余国王城,辽金时代的边防要塞,近代因为工业和电影出名,现在,长春担负起“现代化都市圈”核心的重任,成了国家推动东北振兴的关键支点。
长春别名“北国春城”,古称“喜都”“茶啊冲”,作为副省级城市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既是东北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又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工业集团、最早的轨道客车研发中心和电影制片厂,被赞为“新中国工业摇篮”;而长春高绿化率居亚洲之首,是全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织,形成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长春位于东北平原中部的松辽平原,地势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潮湿,境内有伊通河、饮马河等河流,水资源丰富,黑土地广阔,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长春区位优势是“中心—外围”,地处东北亚几何中心,北向经哈尔滨与俄罗斯相通,东向经珲春直抵日本海,西向辐射内蒙古与蒙古国,长春成为“一带一路”北线节点、中蒙俄经济走廊枢纽,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长春为枢纽,200公里内聚集全省8成人口和经济总量,形成天然辐射东北全域的经济圈。
国家层面,长春被当作东北振兴的重点区域,国务院把它列入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肩负起引领区域协同、深化东北亚开放的责任,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创建被当作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目标是通过产业协同、交通互联来消除行政壁垒,带动吉林乃至东北地区发展,长春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汽车、轨道装备等高端领域推动技术突破。
长春产业根基以制造业为主,汽车工业占主导地位,形成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研发的完整产业链,轨道客车产业代表中国高铁技术最高水平,产品销往全球,近年来,新能源,光电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依托当地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推动“老工业基地”向“智造高地”转变,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大,依托黑土地资源,形成大米,牛肉等品牌,开放经济方面,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与满洲里口岸联动,构建东北亚国际贸易通道,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多。
长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正处在重塑当中,在航空方面,龙嘉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入使用之后,直飞航线网络覆盖东北亚地区主要城市,铁路方面,“米”字型高铁网络大幅度缩减长春到沈阳,哈尔滨的通行时间,而且同京津冀,长三角高效联通,公路方面,都市圈西环高速等项目推进速度加快,逐渐推动“1小时通勤圈”形成,市内以轨道交通,公交为主,长春站,长春西站等枢纽衔接内外交通,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客货流网络体系。
长春集中了许多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 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都在这里建立, 理工, 人文, 师范类多个学科都包含在内, 科研能力较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也设于此地, 这些机构在光电技术, 新材料等相关学科推动大量专利产出‚为地区产业升级给予技术与人才支撑, 长春的教育资源密度在整个东北地区位居前列, 能够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东北亚的学生, 学术氛围浓郁。
长春的旅游资源有历史也有现代,伪满皇宫博物院是近代历史的见证,留下了重要历史痕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和湖景为特色,是生态旅游的显著地标,长影旧址博物馆和长影世纪城展示中国电影工业的历程,长春世界雕塑园汇聚全球艺术精华,作为工业文化名城,一汽红旗工厂和中车长客生产线也开放参观,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制造现场。
在更大的范围内,长春的行动对打破“东北之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靠“硬连通”交通网,慢慢缩短空间距离;靠“软建设”制度创新,行政藩篱慢慢消失,“长吉通办”实现79项政务服务跨城办理,社保衔接,医疗资源共享等慢慢推进,沈阳,哈尔滨的年轻人坐高铁来长春参加招聘会,延边的特产通过长春保税区卖到欧洲,科研院所的专利在本地工厂变成产品,渐渐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局面。
长春的转型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缩影,它没有沿海城市的优势,但有“中心辐射”的优势,有工业基础,有改革的魄力,一步步重塑着北方经济版图‚长春能否超过传统经济强市,成为北方新的增长点?答案也许在东北人的选择里,人才不再南下,企业不再漂泊,才是真正的长春崛起,东北复苏,怎么看长春的潜力,它能推动东北振兴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