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游遍全国古都和太多历史遗迹的贵州人,这次从开封和洛阳旅行回来,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开封和洛阳作为两座同属河南的历史名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历史印记的呈现方式决然不同
洛阳历史叙事不断层,从夏商周到汉唐,构建了连贯的“王朝谱系”,十三朝古都的底蕴扑面而来。二里头遗址→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有清晰的时间轴,龙门石窟的世界级震撼,天子驾六车马坑的皇家气派,洛阳博物馆的珍宝阵列,甚至地铁站里的壁画设计,都在强调"神都"的辉煌,这种历史呈现的是体系化、殿堂级的。
开封由于单一王朝的强大,而呈现了一种历史叙事的碎片化和单一性,过度依赖“包青天”“杨家将”等民间传说,像一位市井的说书人,把历史揉进烟火气里,清明上河园的实景演出、鼓楼夜市的灯笼招牌、大相国寺周边的老巷子,都在用沉浸式、生活化的方式讲述那段精彩往事,它的魅力在于"穿越感"。
城市气质的差异
洛阳端肃厚重,十三朝古都的积淀让洛阳自带正统王朝气场,无论是龙门石窟的皇家造像,还是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威仪,都在强调一种权力中心的历史高度,游客站在应天门遗址上,容易联想到武则天登基的宏大场景,工业底色+文化自信塑造了沉稳内敛的气质。
开封作为北宋的东京汴梁城,其繁华的本质是商业文明,有农耕文明、黄河记忆和鲜活亲民的市井味,《清明上河图》里的漕运码头、勾栏瓦肆、茶坊酒肆,至今能在鼓楼夜市、书店街找到影子,历史上饱受水患却屡次重生,养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乐天派精神,自嘲与乐天交织,烟火气息和世俗欢愉共存。
开封为何没啥可看?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本应具有极强的历史感,但许多游客却觉得它没啥可看,这是因为开封的好东西都被埋在地下了。宋朝以后,因黄河泛滥,开封前后曾被淹没了7次,泥沙淤积让开封的地下叠压着6座古城,这就是战国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清开封城,演绎了“城摞城”的悲剧,最著名的北宋皇宫遗址至今埋在地下8-12米处,地表可见的宋代遗存几乎为零,仅剩铁塔、繁塔等零星建筑,能看到的都是一些现代仿古建筑,缺乏意境感。
洛阳有满满的历史感
洛阳恢弘的历史都有参照物可寻,遗迹大多保存完好,且分布集中,如夏商周的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汉魏洛阳故城、白马寺、龙门石窟、明堂、天堂、应天门、东周天子驾六博物馆等均为原址保护,同时,洛阳也通过洛邑古城的汉服拍照、非遗展示、隋唐洛阳城夜游、应天门3D投影和天堂明堂灯光秀等沉浸式体验,让整座城市有满满的历史感。
开封文旅现在挺火,靠的是传说吗?
去年洛阳接待游客823万人次,而开封为759万人次,比洛阳只少了60多万,甚至出现了上万大学生夜游开封的壮举,但不可否认的是,开封有明显的重建与仿古的失真感,清明上河园贡献了超60%旅游收入,有沉浸式体验,但本质是1998年新建的主题公园,鼓楼夜市和书店街虽也有百年历史,但建筑多为现代仿古,对比洛阳各种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开封的“城摞城”遗址难以展示,陷入了有历史却看不见的困境,支撑这个八朝古都的只有历史故事和传说。
开封和洛阳现代的差距更大
洛阳现在是河南的第二城,去年GDP约5819亿元,全国排名第55位,工业基础雄厚,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地铁已开通2条,城市规划整齐,高楼林立,洛阳通过“大遗址保护”工程将古迹融入现代城市肌理,古今交融感强,有大都市气派。
开封无论经济还是综合实力都要比洛阳差的多,去年GDP为2761亿元,在河南18个地级市排名11位,全国排名第133,食品加工、纺织和文旅产业是经济支柱,城市无地铁,城建滞后,城墙内限制高楼,因缺乏资金整体改造,大量老旧小区与仿古建筑混杂,除清明上河园周边外,其他区域城市界面接近普通县城,小城的烟火气十足。
开封的独特价值
开封不是没有历史,而是被黄河泥沙封存了,“城摞城”的考古价值巨大,未来若大遗址保护实现突破,开封绝对可以实现文旅产业的逆袭,开封没有洛阳那样现代化,同时也有未被过度开发的市井味,夜市、胡同生活更原生态,房价也比洛阳要低60%,属于低成本慢生活,所以未来的开封还是值得期待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