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达
犹如一把巨斧劈开山头,形成一道深深的峡谷。悬崖之间横卧一座高达120米的石桥。整个小城房屋仿佛自然生长在山顶,这就是龙达。
龙达位于格拉纳达和塞维利亚之间偏南的山区,凯尔特人、罗马人、摩尔人和基督徒曾在此交汇。1492年格拉纳达王国陨落后,龙达成为西班牙王室征伐的焦点。高悬的峭壁,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不料,一场意外火灾和战略通道的失守而终被告破。战火的洗礼虽残酷,却催生了新文明的曙光。
龙达
龙达
老桥
桥上马车
展馆
之前从未听说过龙达,到此一游,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只因为一个人,我喜欢的美国作家海明威。他说,“如果你要去西班牙与人私奔或是度蜜月,龙达无疑是最合适的……如果在龙达你都没有成功,最好去巴黎另觅新欢。”从此,龙达有了一个标签,最适合私奔的地方。
海明威的一生,与西班牙有着难舍难分的情缘,先后24次来到西班牙。1923年,他参加了潘普洛纳奔牛节,从此爱上斗牛,就像现在巴塞和皇马的球迷,为之痴迷。他经常光顾龙达斗牛场,深深迷恋龙达的斗牛文化,崇尚斗牛精神。在他眼里,人生就像斗牛,你不你杀死牛,就会被牛挑死。他痴迷于这种力与美的较量,说,“斗牛是唯一一种使艺术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艺术”,“斗牛是死亡的舞蹈”。龙达著名的斗牛明星安东尼奥涅斯是他的朋友。海明威甚至专门写了一本关于斗牛的小说《死于午后》,知识性和故事性融为一体。和海明威多数作品不一样,这本书不再是简练风格,描写极为详尽,读来有些枯燥。
1937年,在反对独裁者佛朗哥的内战期间,他投身瓜达哈拉战役,收获是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扶持下,1939年独裁战胜共和。海明威为此大失所望,发誓再不踏上西班牙土地。但最终还是抵抗不了西班牙的魅力,1959年重游西班牙,重温曾走过的城市,驻足过的酒吧、咖啡馆和餐馆,回味瓦伦西亚海鲜饭,并写出了《危险的夏天》。他说,除了祖国,我爱西班牙超过其它任何国家。不过,他晚年时,对古巴也说过类似的话。
进入龙达,先和海明威相遇。悬崖边小公园里,有一尊他的头像。
林荫很壮观
海明威纪念碑
海明威
现代文学史上,海明威可以说是历久弥新,半个世纪后,仍然是世界上最火的作家。究其原因,不全是因他曾获诺贝尔奖,或是他的作品,而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他不仅参加了西班牙内战,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自称是二战末期最早攻入巴黎的美国人之一。他在非洲打猎,两次遭遇飞机失事,大难不死,伤痕累累。加之嗜酒如命,严重损害其健康。1961年,一向争强好胜的海明威,不堪忍受疾病缠身和肉体衰弱的折磨,口含双管猎枪,轰掉了自己的脑袋,差20天62岁。
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他以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毁灭,也只能是由自己,而不能是别人。海明威之精神,难以复制。
龙达是西班牙徒步式斗牛的发源地,有座建于1785年的斗牛场保存完好。从狭窄的牛栏、练马厅进入斗牛场,眼前豁然开朗。黄色的沙土场,座位密集的观众席,仿佛能听到当年狂热的呐喊声。每年9月,龙达会举办融合戏剧和18世纪传统风格的斗牛节。
斗牛场
牛栏
马场
牛道
斗牛入场通道
通道
斗牛场
斗牛士通道
观众席
观众看台
斗牛场
看台下设有博物馆,详细介绍斗牛的起源,民间斗牛和现代斗牛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的斗牛士,以及斗牛服装和器具等。另一侧展示有奥尔良家族收藏的皇家马具及服饰等。
博物馆
牛头
很像汉砖
服装
玩偶
斗牛士服
斗牛士服
招贴画
画作
绘画
器具
戴上耳机听中文解说,但介绍太过详细,时间不允许听完。
西班牙斗牛有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但因太过残忍,已逐渐不为现代社会所容,尤其遭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抵制。加泰罗尼亚省已于2012年立法全面禁止斗牛。但个别地方尚有保留,比如潘普洛纳奔牛节。
斗牛场原大门
著名斗牛士罗梅罗塑像
斗牛士
再说回海明威,正是因为他的作品,使西班牙斗牛名扬世界。那么,海明威何如此痴迷斗牛?生性好斗,还是喜欢斗牛士所展现的勇士精神?也许都有。西班牙人性格豪放,既热爱烈酒般滚烫的人生,也愿意直面刀锋般冷酷的命运。海明威是一个热衷暴力和死亡的男人,一个充满男子气概的男人,这可能是人们至今喜欢他的另一个原因吧。
1793年,横跨峡谷、连接新老城区的老桥坍塌,历经24年,新桥才完工。桥上人来人往,桥下则是令人心悸的深渊。当雾袭来,恍若置身仙境。尤为特别的是,桥拱内藏有一间60平方米小屋,曾是死刑犯的囚室。
桥
峡谷
崖
峭壁
山谷
崖壁
在靠近桥头的悬崖餐厅吃烂熟的牛尾,喝冰镇啤酒,配以越嚼越香的面包,甚是惬意。
面包
啤酒
餐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