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FUN
北京范儿
北京,世界上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文化宝藏
一物一景讲述大千世界,一书一画阅尽千年风华
聆听永乐钟声,仰望藻井星空
解码古乐梵音,探秘燕京八绝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系列报道“博物FUN”
带您穿越时光缝隙,解锁博物趣玩
听见京城心跳!
第五期 万寿寺:从京西小故宫到文化新地标
北京的长河两岸曾古刹林立,万寿寺是建筑规制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这里有“京西小故宫”的美誉,如今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宛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北京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上,绽放出古韵与艺术之光。
万寿寺/记者拍摄
京西小故宫的前世今生
盛夏时节,伴着阵阵蝉鸣,来到长河北岸的万寿寺。走进山门殿,映入眼帘的是“欶建护国万寿寺”匾额,这是清顺治帝的御笔。山门殿是万寿寺唯一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山门殿顶有一整幅颜色明丽的壁画,名为《青天流云百蝠图》。
北京艺术博物馆社教部主任刘雅楠说,山门殿里最重要的景观就是这幅壁画,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洪福齐天》。它是清光绪年间重修万寿寺的时候绘制的,可以看到是有近百只红色的蝙蝠飞翔在青天流云之中,因为红色的蝙蝠与洪福谐音,所以也寓意洪福齐天。
万寿寺山门殿/记者拍摄
《洪福齐天》壁画/记者拍摄
踏进万寿寺,参天古木,红墙灰瓦,殿宇楼阁,历史的年轮在这座400多年的古刹间缓缓回转。万寿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多次修缮和扩建,最终形成集皇家寺院、园林、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被誉为“京西小故宫”。
刘雅楠介绍,万寿寺建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李太后,当时为了保护少年天子,自己亲自集资,让皇亲国戚出资建的万寿寺。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明代的汉经厂已经破败不堪了,需要把经书移到万寿寺,于是建了万寿寺。在万寿寺前面还有一条长河,它是北京的一条古运河,距今已经有800年的历史,被纳入了北京大运河段其中的一部分,万寿寺也是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万寿寺慧日长辉殿/记者拍摄
“长河喜水足,遂泛溯游航。朕心甚悦。”万寿寺坐落于长河边,这是连接紫禁城和颐和园的一条御河,成为皇家来往停留休息和换船的场所,再加上万寿寺的“万寿”二字寓意吉祥,到了清代,万寿寺也成为皇家祝寿的重要场所。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就在万寿寺举办了两次祝寿活动,都是为他的母亲祝寿的庆典。展览中还放了一幅《慈禧祝寿图》,绘制的就是当时慈禧祝寿时候万寿寺前的场景,慈禧是乘船从长河一直到西郊园林,因为万寿寺正好是在故宫和西郊园林中间的部分,所以有的时候皇家会在万寿寺休息,因此扩建了万寿寺西路,也是当时皇室的一个行宫。
万寿寺外的长河/记者拍摄
慈禧祝寿图/记者拍摄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万寿寺西路行宫中的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攻入北京,寺内佛像被扔到长河中,这座古刹也见证了清王朝的覆灭。
历经沧桑,几经沉浮。1987年,万寿寺被正式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全新的方式讲述万寿寺的前世今生。“万寿寺差不多也是随着中国封建王朝没落的时候,失火啊,破败啊,最后匾额什么的都散落了。现在重新进行这种文博的展示,其实算是给它一个新的生命。”观众李女士从看着历史沿革展里的介绍,感触很深。
馆藏近13万件文物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近13万件历代艺术品,上起原始社会,下到民国,以明清时期为主。设有五个展厅,涵盖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官窑瓷器、古代家具等。其中,位于万寿寺最高建筑万寿阁内是“吉物咏寿”文物专题展。一件件器物、书画、服饰,一个个寓意吉祥的符号,传递出自古以来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刘雅楠说,万寿寺名字就比较吉祥,它主要讲的还是福寿文化。五福寿为先,人们是希望祈求生活平安健康长寿,策展人员从馆藏文物中挑选了一些跟福寿有关系的文物集中在这里展示。像雍正年间的粉彩八桃过枝盘,盘子的中间飞翔了三只红色的蝙蝠,右侧绘制了五个桃子,桃子其实就是长寿的象征,另外的三个桃子画到了盘子的外沿,它寓意的就是福寿无边。
粉彩八桃过枝盘/记者拍摄
慈禧手书寿字/记者拍摄
由于馆藏文物众多,北京艺术博物馆每年都会推出一个全新主题的特展。今年是“瑞羽鸣祥:明清禽鸟主题文物展”。80多件珍贵展品,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向观众展示。其中有一幅6米多长的清代花鸟图卷格外引人注目,一旁的数字屏幕上花鸟都进行了活态呈现,栩栩如生。
这幅画是非常精美的宫廷工笔绘画,里边主要画的都是一些有吉祥寓意的花卉和鸟类。展品的正前方做了一个数字展示,把所有的花卉和鸟类进行了一个识读,不仅只是让文物躺着展柜里,它还能动起来,有声音,让观众看文物的同时,还能科普自然知识。
《花鸟图卷》数字化展示/记者拍摄
为了传承中国古代技艺,北京艺术博物馆特意辟出四间房做成了非遗工坊,针织、扎染、绒花……在这里可以体验和感受多种非遗技艺的魅力。木工坊现场负责人张楠介绍,比如做掐丝珐琅画,万寿寺里的福禄寿喜所有元素都可以用这种技艺去制作。比如古建筑中传统彩画的制作技艺,贴金的彩画,还有像是斗拱的拼拆,成人小朋友都可以来试试。
杭州游客朱女士带孩子来北京玩,特意选择走进万寿寺看看,女儿安安静静体验了三个小时,制作了一幅掐丝珐琅画。“特别好,孩子体验时心会非常静,做完之后也非常有成就感。我们之前其实来过北京好多次,但是以前没有注意过这边,一看这边挺好的就过来了。看了一些跟福寿元素相关的展览,非常好,文创雪糕也特别好吃。”
女工坊内体验技艺/记者拍摄
小朋友做的掐丝珐琅画/记者拍摄
文创火出圈儿
如今,文创已成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一张名片,“京西小故宫”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在馆内的文创空间,冰箱贴、项链、香薰、包包,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万寿寺的古树、建筑还有明星小猫糖糖和秀秀,都是设计的灵感源泉。
北京艺术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徐衍伟介绍,目前有10个文创系列,370多种文创产品。一个是结合着万寿寺的四季做了一些文创系列,比如说春天的玉兰花,秋天的银杏树;第二个是以万寿寺福寿文化做了一系列的文创。北京艺术博物馆引进了三家文创合作公司,按照品类设计,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竞争,为观众提供好的文创产品,让大家把博物馆的文化带回家。
各式文创产品/记者拍摄
去年,北京艺术博物馆文创产品营业流水达700多万,其中单品乾隆御碑亭流沙冰箱贴火出了圈儿,去年共销售2万1千多件,销售额超146万元。它取材于万寿寺内的乾隆御碑亭,这是一座复檐八角攒尖顶建筑,御碑亭旁,金黄的银杏树亭亭玉立,轻轻一晃,流沙落下,将秋日的万寿寺美景定格在小小的冰箱贴中。
“这款冰箱贴是我们去年11月中旬上线的,当时就成为了爆款,很多观众排队来购买。”徐衍伟说这里的银杏树有380多年的历史了,它有长寿之意。乾隆御碑亭是乾隆为他母亲过70岁大寿的时候建的一个亭子,后边这个殿叫无量寿佛殿,银杏叶下面还有西洋门。在北京看到这组建筑,就想到了万寿寺,这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它还具有祝寿的美好之意。
乾隆御碑亭流沙冰箱贴/记者拍摄
院落北侧东西两端,两座西洋门也被提取单独复刻进了冰箱贴里。西洋门雕纹精致,造型优美,在国内寺庙内实属罕见。它是乾隆母亲60岁过寿的时候所建的,也叫中西合并门。门的上侧弯曲的宝鼎形式是仿照西方的巴洛克式风格,下边的门是圆圆的,叫做月光门,是非常典型的中式建筑,所以这两个建筑合在一起就是中西合并。
徐衍伟说,西洋门在北京只有三处,一处在万寿寺,另外两处在颐和园和恭王府。在西洋门流沙冰箱贴的月亮门里边还有一只小猫,它叫糖糖,是万寿寺里的小团宠,也是个小网红,深受观众喜爱。
西洋门/记者拍摄
从充满古韵的建筑到精致的文物展览,从大雄宝殿到后花园,不少观众离开前都会选择一两款文创产品带走。“这里展出的文物历史的厚重感一点也不逊色于大型的博物馆,展览中或者寺庙中比较有标志性特色的一些花纹图案,都提取出了相应的意象,做了一个比较好的传播,让大家也更好的了解到这些展和文化中比较精华的部分,设计得很漂亮,还是比较喜欢的。”观众国先生说。
洪福齐天AR冰箱贴/记者拍摄
昔日的皇家寺院,今天的文博场馆。时光如长河般流淌,万寿寺的文物沉淀下历史痕迹,也激荡出新的生机。
记 者 王琛琛 编 辑 王琛琛 主 编 程 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