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茶源景迈山,面对云雾中的千年茶树,呼吸草木的芬芳,吸纳大地的灵气,耳边一直盘旋着“林茶共生”的古老智慧。接下来的旅途,在澜沧江水的陪伴下,自然与茶的魅力,诱惑着我们,向西前行,继续去追寻。

第八天:沧源翁丁原始部落-临沧市
下一个目的地,是位于西南边陲的秘境之地-临沧市。临沧市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这里有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翁丁村。

从普洱市澜沧县出发,沿214国道-314省道-219国道,240公里,4个半小时,就到达了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毗邻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到达景区时,天色突变,下起了大雨,雨中的村落,笼罩在浓重的雨雾之中。“翁丁”,这个在佤语中意思为“云雾缠绕的地方”,果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景区门口,有民族特色的拉木鼓、打歌等表演,佤族村寨所独有的摸你黑习俗,为宾客的额头点上象征祝福的黑点,仪式感满满。当地人以佤族传统的迎宾活动,迎接着我们的来临。

“翁丁”古寨,建寨已有400多年历史,至今保留着原始的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佤族信奉万物有灵,进入古寨,醒目的位置处,有寓意族人精神核心的寨心,代表精神寄托的寨桩,以及象征财富和权力的牛头桩,都是佤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见证。

古寨保留着最为完整的佤族传统杆栏式茅草房,有干栏式和落地式两种,以草竹木为主要材料,茅草房分为上下层,底层存放杂物、饲养家畜,上层住人,因为屋顶两侧有叉叉形博风板,也被称为叉叉房。

古寨不仅有佤族的民居,还展示着他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和传统美食,丰富多彩的旅游观光和民族文化体验游项目,使人感受到了佤族浓郁文化的魅力。

尤其是佤族少女为我们表演的甩发舞,印象十分深刻。甩发舞的佤语叫“稿西尾嘿”,是流传于临沧沧源等地的民间女子舞蹈,2006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传500多年前,一个叫叶带的佤族姑娘与小伙子岩奇相爱,一次找竹笋时,叶带的头发被蜘蛛网粘住,岩奇做了竹木梳帮她解决问题。于是,叶带根据这段经历,约着姑娘们编出了甩发舞,以示纪念。

姑娘们表演甩发舞时,身着黑、红色为主的服饰,搭配银头箍、珠链等饰品,自歌自舞,无乐器伴奏。舞蹈中,以上步、退步等动作,配合上身的俯仰和躬曲,顺势前后、左右、转动地甩动起长发。

又黑又长的头发,在空中划出动感的弧线,如火焰升腾,像瀑布飞溅,尽情释放着自由和狂放的美,感染力十足。

甩发舞,代表性地展示了佤族女子热情奔放和粗犷纯朴的性格,是佤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佤文化的重要品牌。

与火堆旁的佤王聊天,听佤族大妈放声地唱歌,品尝美味的佤族烤牛肉,烟雨朦胧中的翁丁古寨,仿佛大隐于市的珍宝,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闪光。

告别翁丁原始部落,驱车前往临沧市区的路上,天空放晴了,蓝天翻滚白云,阳光覆盖峻岭,远离喧嚣的翁丁村,却一直着在脑海中定格。

那些散落在村落的草木山水,那些淳朴的欢歌笑语,好像裹挟着来自遥远时空的自然天地回响,为我们快节奏的旅程,以身心的抚慰,灵魂的安放。

3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临沧市临翔区时,已接近晚上8点。入住瑞尚悦景酒店时,意外地被告知,酒店为房客提供免费的早餐和晚餐。虽是一顿简易的晚餐,但其贴心和美味,使我们对临沧的好感度爆棚。

第九天:临沧双江冰岛村-澜沧江大峡谷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西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290.791公里,是中国陆上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最近的陆路通道。

临沧市有常住人口219万,23个少数民族,全国近60%的佤族人在此居住。先后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中国最佳适宜居住城市等荣誉称号。

这里地处横断山系怒江山脉的南延部分,水资源丰富,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农产品丰富,茶叶、甘蔗、坚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全省第一,核桃种植面积全省第二。

临沧,还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产地,滇红茶大叶种蒸清绿茶的诞生地,有中国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普洱茶茶原料基地。

为寻访茶树的轨迹,我们决定去临沧市双江县,探究著名的冰岛普洱茶发源地-冰岛村。从临沧市区出发,不到一小时,到达了位于双江县勐库镇的冰岛村。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四个少数民族命名的自治县,县名有15个字之长,居全国之最。

双江县是全国最美茶乡、全国茶产业百强县,现有茶园种植面积34.08万亩,古茶园面积3.6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3.34万亩。

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茶产业基地,双江县的茶产业发展资源丰富、产业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双江古茶树群落被授予“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冰岛茶已入选了“中华国茶名片”。

到达冰岛老寨,不巧遇上了交通管制,无缘上山近距离领略古茶树的风采,但无意间受到当地人的邀请。

于是,来到冰岛老寨28号的村长家小坐,村长美丽的侄女是拉祜族人,她一边泡茶,一边自豪地为我们介绍。

冰岛茶有着馥郁悠长的香气,口感丰富多层次,入口即甜,回甘生津强烈。细腻柔滑的茶汤,汤感醇厚,有特别让人愉悦的清爽。冰岛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点,在茶界享有盛誉。

冰岛村辖冰岛老寨、南迫、地界、坝歪、糯伍五个自然村,简称冰岛五寨,有380户1680人,拥有茶林17917亩,百年以上的古茶树57022株。2024年,冰岛村的经济总收入就达到了5.38亿元,户均收入100万元。2025年,仅冰岛老寨一棵茶王树的拍价就达到了166万元。

多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古茶树,冰岛村实施了整村搬迁,实现还房与茶。如今的冰岛村,山水环绕,森林茂密,茶叶飘香,连片的洋楼和茶山,构成了一幅静谧祥和的画卷。

抿一口香茶,生一段思绪,不禁感叹,是古老的茶树,将中国人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众多的民族,繁衍生息,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因为茶的包容,呈现出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无论是故乡,还是在远方。

离开冰岛老寨,我们迫不及待地去感受澜沧江的壮美风光,盘山而行,一小时的行程,就来到了临沧澜沧江大峡谷观景平台。

临沧大峡谷观景台,是观赏澜沧江大峡谷景色的绝佳地点,位于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境内景临大桥附近,323国道旁边。

站在观景台上,视野极佳,可以俯瞰澜沧江大峡谷的壮观景色。只见峡谷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江水奔腾咆哮,气势磅礴。

大峡谷的两岸,山峦叠嶂,千沟万壑,植被茂密,碧水、白云、蓝天相互映衬,画卷天成。奔腾的江水,如玉带蜿蜒缠绕,伟岸的峡谷,尽收眼底,心情无比开阔。
意外的惊喜,出现在回临沧的G323瑞临路段,一座咖啡秘境-“云佳咖啡厂”,猛然间,闯入了我们的视线。

置身于自然的怀抱,感受着澜沧江的心跳,一杯咖啡的浓香,为匆忙的旅途,带来了一段温柔的下午时光。

位于北纬23°-24°的临沧,海拔从450米到3400米,处于全球咖啡种植的黄金带,适宜的气温和土壤条件,为咖啡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是中国精品咖啡豆示范区,中国精品咖啡核心产区。

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昆赛村的云佳咖啡庄园及加工厂,建于2022年,地处咖啡种植的“黄金地带”。通过村企合作和社企合作等模式,组建了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500亩有机咖啡的基地认证,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

公司还创新推出了挂耳陈皮咖啡、挂耳滇橄榄咖啡等产品,咖啡商业生豆、咖啡烘焙豆等,丰富了产品种类,延伸了产业链。

回到临沧市临翔区瑞尚悦景酒店,已是下午7点,享受了酒店的免费晚餐后,迎着夕阳,在街头漫步。

城市的天边,被云霞点燃,色彩丰富,高远立体的天际线,挂在眼前。宽阔的道路,整洁的环境,舒适的温度,干爽的空气,临沧,不愧是宜居的“恒春之都”。

第十天:临沧市-凤庆县-巍山县
吃过早饭,收拾好行李,告别临沧市区,继续沿着茶文化的足迹向前,两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世界滇红之乡-凤庆县。

凤庆,之所以被称为“滇红之乡”,源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种茶历史,以及滇红茶的诞生与发展紧密关联。

走进凤庆滇红博物馆,走进凤庆茶厂老厂区的旧址,我们寻访了一段关于凤庆和滇红的历史。

凤庆,是云南省临沧市的下辖县,地处滇西纵谷南部,境内澜沧江以北为云岭山系,以南为怒山山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态条件,所产的茶叶鲜叶内含有丰富的物质成分,为优质滇红茶奠定了原料的基础。

凤庆县种茶制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境内有树龄3200多年的香竹箐“锦绣茶王”,是现存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之一。凤庆悠久的种茶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为滇红茶的诞生提供了技术的积淀。

1938年,为应对当时的茶叶贸易需求,冯绍裘先生在凤庆(时称顺宁)考察时,发现当地茶叶品质优异,遂在此试制成功红茶,命名为“滇红”。

凤庆,成为了滇红茶的发源地,此后,滇红茶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中国红茶的代表之一。作为滇红茶核心产区的凤庆,拥有茶园31万亩,培育了云南滇红集团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滇红茶制作的技艺,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巩固了凤庆作为“滇红之乡”的地位。

作为滇西南文化的重镇,凤庆,有着云南省现存的第二大文庙-凤庆文庙。文庙精湛的建筑技艺,体现了当地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吸引我们前去参观。

凤庆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原址在城南虎山东麓,清康熙八年和同治十二年两次迁建,光绪十九年,结束全部工程,历时300余年。

文庙占地约12000平方米,沿中轴对称,有泮池、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等建筑。

核心建筑大成殿,气势庄重,大气威严,“大成殿”三个金色的大字,为清雍正皇帝手书,殿内,供奉着孔子的圣像。

阳光下的文庙,苍柏掩映,灰瓦红墙,肃穆而安详。流淌百年的文脉,仿佛穿越时空,携屡屡茶香,陪伴着凤庆,走过历史和现实,续写当代滇红的故事,传承茶文化久远的生命。

结束了在西南边陲之地临沧的旅行,我们当晚在大理巍山小住。第十一天,进入四川,参观攀枝花三线博物馆,住宿米易,第十二天,踏上返程之路,下午六点,安全抵家。十二天的云南自驾之旅,圆满落幕。

这趟旅程,我们用车轮丈量土地,用双眼收藏色彩,用舌尖品味烟火,更用心灵叩问历史与远方。彩云之南,绝非风花雪月的单一注脚,它是山河的壮阔交响,是民族的斑斓画卷,是时光窖藏的陈酿,更是深藏于秘境中,等待被倾听的低语与回望。

回家以后,品着分别在普洱澜沧景迈山、临沧双江冰岛、临沧凤庆、大理巍山采购的茶叶,回看了央视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本是一片树叶,几千年前,与人类的相遇,是被作为一味解毒的药方。经过祖先的双手,它不仅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更沉淀为中国人的文化,以及面对自然和内心的人生态度。

有感于此行云南瑰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在深厚茶文化当中的启发,我整理了此次旅行的笔记,形成了《滇行漫记》系列推文四篇,以作纪念。

也许,纪录片中的这一段话,正是我此行最大的感悟:“茶,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