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为让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触摸家乡历史的脉络,体验滨州的沧桑巨变,切身感受脚下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生命力,8月19日至8月20日,滨州市博物馆举办为期2天的“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公益研学活动。通过博物馆里沉浸式学习滨州历史、探访城市规划馆、走进当地知名企业,学子们得以带着家乡的故事走进大学,成为文化传承的青春使者!
开营仪式上,滨州市博物馆副馆长赵雷军为学子们详细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安排,并深情寄语,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家乡历史,将滨州的文化底蕴带入大学校园,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随后,举行授旗仪式,“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小城蝶变
“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第一堂课由山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杨光军老师主讲。杨老师以滨州的历史变迁为主线,从北镇公社到现代化新城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滨州在工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成就。
杨老师通过“五大兴滨工程”等实例,讲述了滨州从农业大市到工业强市的转型,并强调了区域战略为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此外,他还分享了滨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武圣文化、孝道文化等,鼓励学子们传承家乡文化,为未来贡献力量。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深度,又具现实意义,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不仅为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家乡历史课,也为滨州的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家乡历史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深入探访了滨州市博物馆,还走进滨城区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体验之旅。
在滨州市博物馆,大家依次参观了滨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和孙子文化展厅。从新石器时代的古朴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精美文物,每一件展品都如同时光的钥匙,缓缓打开这片土地的记忆长卷。而在孙子文化展厅,互动式展陈让《孙子兵法》从竹简跃入现实:沙盘推演、动画解说,大家仿佛化身春秋谋士,在虚实变幻的战场中领略“兵者诡道”的永恒智慧。
转场至滨城区博物馆,大家通过参观从史前、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典型器物,全面了解了滨城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这里收藏的不仅是文物,更是被岁月打磨成珠的文明密码。
城市规划
同学们还走进了滨州市城市规划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丰富的图文、模型和多媒体展示,沉浸式感受了滨州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大家驻足观看,为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惊叹,也更深刻体会到滨州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蓬勃的现代活力,激发了他们对建设未来美好滨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智造现场
8月20日,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滨州两家标杆企业——中裕集团与愉悦家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造之旅。
在中裕集团,同学们见证了“一粒小麦的72变”:从面粉到挂面,从谷朊粉到酒精,连麸皮都能变成膳食纤维。现代农业的科技感让大家直呼“像走进了未来工厂”。
来到愉悦家纺居家世博馆和生命科技馆,同学们跟随一朵棉花的旅程,从传统纺织工艺到现代智能纺织品,领略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以史为灯
“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滨州灿烂的历史文化,更通过创意手工让历史“活”了起来。在书灯制作中,讲解员老师讲述了书灯的文化内涵:“古人秉烛夜读,今天我们以灯传文,这盏书灯不仅照亮书本,更照亮我们对历史的记忆。”
薪火相传
两天的文化之旅转眼来到尾声。在最后的分享会上,同学们踊跃登台,用真挚的话语讲述这几天的所见所感。其中一位同学说道:“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而我更希望——未来能带着科学技术回到家乡、建设家乡。”这番话引来全场热烈的掌声。在真诚的交流中,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彼此的情谊,也更加坚定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活动最后,为每位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
“带着家乡历史上大学”活动以深厚的地域文化为根基,通过学术讲座、实地参观、现场体验、趣味手工等多元形式,引导准大学生在深入了解滨州历史的过程中,不仅拓展知识视野,更实现了人格素养的同步提升。这一创新实践精准体现了新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内涵与方向,为少年学子家乡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