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4日,正值文博会举办,许多市民专程利用休息日逛展,赴一场当下最火热的文化盛事。场馆内可看、可听、可玩、可交易,不少人体验后直呼:“逛不够,买不完,根本停不下来!”
“这回玩嗨了”
趁着没开学,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们“打卡”各个场馆,很多小朋友直呼:“文博会真的太好玩了!”
家住太白街426小区的秦雅楠,与11岁的儿子韦仁杰早早来到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走进N3文化科技馆,孩子立刻被几位“古人” 吸引。细看,是造型酷似柳宗元、王勃的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下一句是啥?”韦仁杰走到“王勃”旁边,念出刚学过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句,好奇眼前的机器人能否识别。话音刚落,“王勃” 便清晰地说出剩下的诗句。围观的孩子们拍手称赞:“太厉害了!”
在科技展区,“超元力·MR无限飞车”成了孩子们的“冒险乐园”。坐进飞车,戴上设备,韦仁杰瞬间“穿越星际”,伸手抓星星、躲陨石,有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旁边,宇树科技的“机器天团” 更热闹,人形机器人挥拳比武,机器狗摇头晃脑跳舞,韦仁杰驻足看得津津有味,许久不愿离开。
逛到文创区,韦仁杰瞬间被“晋魂系列”冰箱贴抓住目光,AR扫描后,文物故事“跳” 出来;蛋壳上的《山西一县一景》雕刻,令他惊讶。回家的路上,韦仁杰对妈妈说:“这么多好玩的,我都没见过,真过瘾。”
“终于抢到了”
午后,阳光透过展览馆的玻璃穹顶,投下斑驳的光影。14岁的崔聆菲正和妈妈王雁漫步在N1馆内,仔细品味浓厚的文化味。
陈醋的酸香混着老酿坊的醇厚气息弥漫过来,三晋大地的千年故事仿佛藏在这一方展厅内。一张张剪纸,经过裁剪、镂空,花鸟鱼虫、人间百态化作了生动形象。走出场馆,崔聆菲兴奋地对妈妈说:“我对‘传统文化’这个词,一直有点抽象。今天体会很深,回去要写一篇作文,说一说这次的收获和感悟。”
周六下雨,但市民刘倩没有改变行程,一早开车去逛文博会。“7个场馆,我都想看一看,特意换了双旅游鞋。”她说:“我事先在网上看了攻略,听说特色好物特别多,准备买买买,还带了一个双肩包。”
到了场馆,她直奔N1馆,寻找小红书上爆火的佛小伴文创产品。这一系列玩偶,灵感源自北魏造像的慈悲微笑,头顶标志性发髻自带“历史萌点”,千年艺术瞬间变成能捧在手心的治愈伙伴,因此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刘倩得偿所愿,在小红书上晒图说:“终于抢到了!”
“期待下一次”
市民张铭喜欢集章,周六逛文博会着实过了一把盖章的瘾。她带去的本子上,盖了41个特色章,“我回去得跟朋友们显摆一下。”
大同展馆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前围了一圈人,小李挤进去看了半天,出来直念叨“太酷了。”运城展馆的“关公故里”布置很独特,有人拍下许多照片。长治展馆的编钟演奏很美妙,有人听得入了神。芮城展馆的布老虎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人直接掏出手机付款。
美食区,浙江游客周毅端着一碗刀削面,旁边放着晋剧元素包装的糕点,他尝了口老陈醋调制的饮料,笑着对同伴说:“味道独特。”
在现场,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广灵剪纸、应县木塔模型,以及“歌迷之城·太原”的Q版周边等,都被不少人带回家。传统工艺品、新颖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有人拎着文创、有人捧着美食,嘴里嘟囔着:“这样的盛会应该多办。”
市民张骅专门去逛了太原展馆,为家乡的文化发展新成就深感自豪。他激动地说:“文博会为世界打开一扇读懂山西、爱上山西的‘文化之窗’,我很期待下一次。”
记者 李涛 文/摄(图为人们在文博会现场沉浸式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