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树荫清凉,溪水潺潺,正是徒步露营,亲近自然的好去处。郊野公园、山林步道中,虫鸣鸟啼间浮动着草木的清冽。美好的暑假时光,当然要全家一起去山野徒步、溪边纳凉啦!
不过注意,享受夏日户外乐趣的同时,也要警惕藏身绿荫中的健康威胁。暑假里带孩子去山林徒步露营,不小心中招了,不仅发热无力,血小板还急剧降低。医院说,是感染了一种“新”病毒。这是怎么回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于2009年首先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本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
中国疾控中心对该疾病进行了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该病毒属于白蛉纤细病毒科(Phenuiviridae)班达病毒属(Bandavirus genus),分类名为大别班达病毒(Bandavirus dabieense)。
我国一般每年3月份报告病例数开始逐渐增多,4-10月达发病高峰。而夏季尤其是暑假期间,正是大家深入山野、徒步露营的高峰期,风险不可不防。
目前,该病在我国27个省份有病例报告,华东地区有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存在季节性流行。上海郊区少部分公园绿地曾发现蜱虫活动,市民在郊野游玩或前往外省野外徒步时仍需提高警惕。那么,蜱虫要怎么预防呢。
出行个人防护
如果计划暑假去山野徒步、露营或溯溪,进入野外灌木丛、草地等地区游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浅色长袖、长裤衣服,最好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不裸穿凉鞋;暴露在外的皮肤及时喷涂防虫药剂,避免在野外陌生环境长时间坐卧休息。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澡,并认真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不正常的“黑点”。
叮咬应急处理
若发现被蜱叮咬后,
首先要仔细检查有无虫体附着皮肤上。如只是轻微皮肤红肿、瘙痒,可以外涂止痒消炎药膏。
如果蜱虫附着,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用干净的尖头镊子或取蜱器从背腹侧接近蜱,夹住颚体(头部),稳定、均匀、缓慢地垂直向上提拉。
移除蜱后,应立即用肥皂、清水、酒精或碘酒彻底清洁叮咬部位。
❗注意:不要用烟头烫蜱,切莫用裸手捏爆蜱。
不适随时就医
暑假孩子户外活动多,要特别注意照料;外出时尽量避免到植被多、草丛和树木茂盛的地方,尽量减少停留时间,避免危险的发生。若遇有发热、出血、头痛、无力,恶心呕吐症状,及时送医,记得告知医生近期野外接触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积极对症处置。
温馨提示
移除蜱后,应继续观察蜱叮咬部位30日,如果出现游走性红斑,请即刻就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