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山水长卷里,郴州东江的美,从不是大开大合的壮阔,而是藏在晨雾与碧波间的一抹“独一份”。它没有长江奔涌的磅礴,不及漓江甲天下的盛名,却凭着一汪碧水、满江晨雾,把江河之美酿成了一首朦胧又真切的诗,让见过的人,都忍不住把心留在了那片雾色里。

若要寻这“独一份”,得赶在天刚蒙蒙亮时去。凌晨的东江,像被裹进了一层柔软的纱,江风带着山涧的凉,轻轻拂过脸颊,沾在发梢上,便凝成了细碎的水珠。沿着栈道往前走,脚下的青石板润得发滑,远处的山影是淡淡的墨绿,近处的树只剩模糊的轮廓,连呼吸都似要和这雾融在一起——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群的嘈杂,只有雾与水的私语,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也能听见远处渔人隐约的桨声。

忽然,“咿呀”一声桨响,打破了这份宁静。循声望去,一团浓白的雾里,慢慢浮起一叶乌篷船,船头的渔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手里的渔网在空中划出一道温柔的弧线。渔网落下时,雾也跟着动了,丝丝缕缕地缠在网眼上,把渔人、小船都晕成了水墨画上的剪影。阳光这时恰好从山坳里漏出来,给雾镶上了一层金边,原本奶白的雾,渐渐成了半透明的轻纱,飘在江面上,又顺着山势往上爬,缠在树梢间。这一刻的东江,没有分明的线条,没有艳丽的色彩,却凭着雾的柔、水的清、船的静,把江河的灵秀揉到了极致——这是别处江河难寻的“朦胧美”,像一场不愿醒的梦,清透又温柔。

等雾慢慢散了,东江的另一重“独一份”才显出来。江水是极清的,清得能看见底下游弋的小鱼,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银,远处的山渐渐清晰,露出深绿的植被,近处的渔人收起渔网,船尾留下的水痕,很快又被江水抚平。这时才发现,东江的美,不只是雾里的朦胧,还有雾散后的澄澈——它不像黄河的浑浊厚重,也不像西湖的精致小巧,而是带着山野间的清冽与自在,是江河本该有的“本真美”。

更难得的是,东江的雾,不是偶然的偶遇,而是常年可见的景致。因下游的东江湖大坝拦截,上游的水温常年保持在十几摄氏度,与空气中的温度形成温差,便催生出了这满江的雾。于是,无论春秋,只要天不亮赶来,总能遇见这样的雾漫东江——这是自然馈赠的“专属美”,让每一个奔赴而来的人,都能拥有一场与雾、与水的约定。

离开东江时,衣角还沾着雾的潮气,回头望,江上的雾已淡成了几缕轻烟。忽然明白,郴州东江的“独一份”,从不是靠名气撑起的噱头,而是它用雾的柔、水的清、景的静,把江河之美藏进了日常的晨光里——它不张扬,不喧闹,却凭着这份独特的灵秀与澄澈,在国内众多江河中,占据了那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让见过的人,都忍不住念着、想着,总想再回到那片雾漫的东江边,再赴一场与山水的约会。
(文字:nsl 图片:许为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