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必答题”。
8月18日,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意见》,聚焦城市工作统筹部署,发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有力号召。8月19日,中共重庆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成效事关新重庆发展成色,事关重庆人民的美好生活,新重庆如何交出高分答卷?
上游新闻《大城之治》栏目推出系列深度反响报道,聚焦重庆“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创新举措,不断开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实践探索。
暑期临近尾声,重庆的各大地标、景区里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开始减少;但走进白公馆、渣滓洞和红岩革命纪念馆,依然可以见到很多亲子同游的身影。
江姐慷慨就义的故事、“小萝卜头”在牢房里依然坚持学习的动人瞬间……不断滋养着一颗又一颗幼小的心灵。
想看书了,出行路上走进轨道交通站点随手就能借,全市超过2000个公共图书馆都能还;想看演出,想走近一幅幅油画、一件件雕塑去感悟大师手笔的精妙,只需要拿出手机,演出、展览预告、排期触手可及;还有精彩的“村晚”、曲艺表演,在手机上点开“群众文化云”马上就能看……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这样的“福利”对于重庆市民来说,已经成为生活中的日常。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之内,精彩多元的文化生活触手可及。
今天的重庆,整座城市的文明风尚中都流淌着红色文化的“血液”,红岩精神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已经成为城市文明的精神脊梁;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文化事业发展,接连推陈出新的创新文化供给,又让文化的养分浸润到了普通市民的日常……一幅厚植城市人文底蕴的新时代文化强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暑假来临前夕,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里,来自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二年级12班的杜明栩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信封投进了“红岩时空邮箱”。信里写着他想告诉“小萝卜头”的话:“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老师就带我们一起学习了‘小萝卜头’的故事。那之后我就想送给他一个‘五彩的世界’……”
红岩思政·红岩的光——“追光少年”行走的大思政课上,孩子们将写给革命先烈的信投进“红岩时空邮箱”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当天,红岩思政·红岩的光——“追光少年”行走的大思政课正式开课。孩子们的“课堂”从此刻开始,不再局限于教室和电脑屏幕,而是走进了白公馆、渣滓洞这样的历史文化场景中。
“红岩精神不仅是革命史诗,更是值得深挖的‘教育富矿’。”红岩文化中心宣传教育处副处长罗雪在现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这次红岩思政·红岩的光——“追光少年”行走的大思政课不仅有让孩子们去不断探索的沉浸式场景,还专门设计了受孩子们青睐的IP互动形象。“我们希望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体验和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悟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让红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帮助孩子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红岩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红岩思政·红岩的光——“追光少年”行走的大思政课开课现场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供图
一封信、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撒下的是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茁壮成长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脊梁。
在今天的重庆,如血脉般流淌并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的还有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
忠州巷子 忠县文旅委供图
原样保存的老城门、大府邸等和明清建筑错落排列……新潮的咖啡馆、Livehouse散落其间,无论是好友相聚,还是拍照打卡,都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这里是位于忠县的“忠州巷子”文化街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即便是三峡工程蓄水后,这里依然保存下了目前重庆市内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巴渝特色山地民居街巷。在忠县启动的“微改造”过程中,这条老街得到了保护性更新,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肌理、展现城市个性,并合理引入文旅新业态,让原住民在此安居乐业。
忠州巷子保存完好的老城门 忠县文旅委供图
“快来,这里帮我拍一张,记得把老城门拍全!”“就是这里,我上小学的时候就住的3楼那家。”今年5月19日,“5·19中国旅游日”重庆市分会场活动就在“忠州巷子”启幕。人流涌动中,既有满怀新奇而来的拍照打卡游客,也有回到这里怀旧的老居民。
巴渝建筑古色古香,市井生活千姿百态……这一刻,延续城市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有了最为具象化的展现。乡愁和城市发展相互滋养,共同描绘出了新重庆文化传承的斑斓画卷。
离开家门,步行15分钟,你能做些什么?在重庆着力丰富城市文化供给、优化服务场景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不断变得丰富多彩。
回到本文开篇描述的场景,这其实是重庆市文旅委依据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总体规划推出的重要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落到市民生活实处的一个缩影。
今年4月,重庆市首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正式发布 摄影 张锦旗
在线上,有“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市民拿起手机,点开“逛场馆、享阅读、学才艺、观演出、看电影、赏民俗、品展览、听讲座、游景区、送服务”十大惠民智慧场景,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享受各种文化大餐。在线下,从非遗技艺展示到文艺表演,再到文化讲座,涵盖历史、艺术、科学等多领域的各类文化活动,更是让大家可以离开家门不远就能来一场陶冶情操的文化之旅。据统计,“高品质文化生活”应用归集了全市1.5万余个公共文化设施、1300余万项文化产品、3.1万场文化活动。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中心城区现已完成首批33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中心城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30%。
与此同时,如今重庆每年还有精彩纷呈的“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面向市民、游客发放各色“福利”,囊括了文艺演出、展览展销、非遗体验等各类活动。据了解,2025年的消费季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40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生活。2024年,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更是突破1400亿元。
走进如今的新重庆,大家打开的是一幅雄奇壮阔的自然美正在与历史底蕴厚重的人文美交相辉映、乡愁记忆与新貌新颜完美交融的文明之城绚丽画卷。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张凯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