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芳
七夕星河映赭溪,山水相逢在天台。
天台,以寒山拾得代表的“和合文化”为精神底色,以三重风华铸就浪漫的动人注脚,唐诗之路的烟霞、仙履奇缘的圆满、千年匠艺的巧思,在此地交织成独特的东方浪漫。
据悉,今年《如愿今夕——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来到天台赭溪老街,以千年古韵为底色、以现代科技为笔墨,在碧水烟波间织就了一幅自然山水、人文底蕴与七夕文化交织共鸣的动人画卷,为晚会注入了独特的灵魂,向全国观众生动展现了“来到天台山,一切皆圆满”的文旅魅力,让天台的山水之美与文化之韵成为七夕浪漫的最佳诠释。
赭溪老街作为天台古城的文化脉络,至今仍保留着自唐宋以来的风韵,千年赭溪与青石板路、临水古建、市井烟火相融,碧水丹砂、亭台相依。这里除了有着自然与历史的万象之韵,“浪漫”两字更是深入老城的每一寸肌理之中——它不仅存在于美景之中,更流淌在寻常人家的相守里。正如曹徐亦明老人四十年如一日守护百年老宅,与妻子执手相伴:“只要走得动,我就守着你,也守着它,天天都是七夕节。”这份比青瓦更重的承诺,让老街的浪漫有了岁月的温度。
今年七夕晚会主要串联场景顺赭溪而建,巧妙借助江南水乡的自然水系,打造出蜿蜒流转、古意盎然的“水舞台”,融合赭溪老街“一坊两街”错落有致的古老建筑实景,形成“星河鹊桥”意象。波光粼粼间,星光熠熠的表演嘉宾在水上起舞,歌声荡入涟漪,与沿岸灯火辉映成趣,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桃源仙境。
晚会在赭溪两岸设置了近千架无人机,在周深演唱的歌曲《有山有海有你》时翩然升起,于暮色中渐次铺展飞越赭溪上空。万千光点勾勒出天台山峦巍峨,又汇聚成璀璨银河,与赭溪水面倒影交相辉映,形成天地双镜的奇幻景观。天台山自古流传着“和合二仙”的传说,天台赭溪这条见证了唐宋风月、浸润着诗词华彩的古河道,在七夕晚会中,将古人的浪漫想象与当代情感表达完美交融,让七夕的“柔情似水”成为连接古今、融汇天地的当代浪漫情绪。
“一半溪水一半画,一半古城一半诗”,拥有1800年历史的天台老城在今日容纳着天地山水的自然之韵,蕴含着传统与科技交辉的七夕风景,更无时无刻不流动着烟火人间的旺盛生命力。赭溪老街的清晨安静而柔和,阳光透过树叶形成的斑驳光影打在白墙黛瓦上。随后,老街上的美食小店忙碌起来,饺饼筒的面皮金黄内馅丰盛,糊拉汰的脆香与扁食的鲜嫩在蒸汽中交织,唤醒了整条街的味觉记忆。白日里,游客在“赭溪十景”间追寻古建筑的风骨,入夜时,年轻人在被集市灯火点燃的溪岸拍照打卡,尽享夜游的热闹与璀璨。这份人间烟火的浪漫生机,源于它从未被岁月凝结的无限活力。
浙江天台蕴藏着中国古老的浪漫基因。天台山不仅是牵牛星庇佑的福地,其主山神王乔也是于七月七日跨鹤登仙。此次七夕晚会就以天台流传千年的仙缘传说、浪漫文化为基底,利用现代艺术语言,诠释中华民族最深处的浪漫情怀,正如一幅流动的《和合图》——人与爱、人与地、古与今,在时间的流转中相依相存,在天地的滋养里生生不息。
唐代浪漫诗人李白曾在天台慨叹“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节目《鹊桥汇》巧妙融合天台“唐诗之路”的文化底蕴,以李白名句为引,与表演嘉宾欧阳娜娜、黄子弘凡的歌声呼应,重现了诗人笔下“星河垂练”的旷远意境,让李白的浪漫在天台的山水间找到当代回响,穿越千年营造出中华儿女共情七夕的文化场域。
天台山深厚的文化印记也与此次七夕晚会紧扣的“乞巧”传统形成深刻共鸣:天台工匠巧手慧心的“一根藤”制作技艺,传递了生生不息、连绵不断的美好寓意;软糯香甜的非遗糕点为整场晚会增添了更多甜蜜;与当地民俗息息相关的天台苎布制作技艺,织就了温馨与幸福的重要时刻。除此之外,晚会中还出现了竹编、金漆造像、银饰篆刻、剪纸、绒花缠花等十余种非遗项目,这些穿越时光的记忆是文化的回响,也是天台悠久历史与七夕浪漫碰撞的生动注脚。
天台以赭溪为卷、以传说为魂、以山水为韵,不仅以自然之美托起七夕晚会一方舞台,更以文化之魂重释七夕之韵,让古老的乞巧智慧、仙凡奇缘、唐诗气象,皆化为可触可感的温暖浪漫。
七夕之夜的天台,将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种关于浪漫的中国式想象。8月29日《如愿今夕——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与观众相约。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