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探万峰林:喀斯特峰林的诗意觉醒
清晨八点,我与同伴驱车抵达兴义万峰林景区东门。晨雾尚未散尽,天际泛着柔和的鱼肚白,远处的峰林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匠人用淡墨勾勒在宣纸上的长卷,静谧又充满诗意。

购票后(成人票70元,观光车单程20元),我们登上景区观光车,正式开启这场“喀斯特峰林盛宴”。

万峰林作为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总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内2万多座锥状峰林错落排布,从海拔800米到1600米不等,高矮相依、疏密有致,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度游历此地,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的赞誉——四百多年前,他沿南盘江而行,被万峰林“如锥处囊中,尤觉挺拔”的形态震撼,细致记录下峰林与田园交织的景致,赞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为这片秘境留下珍贵的人文印记,如今也成了我们追寻山水的文化指引。

观光车先沿近18公里的环山公路缓缓向上,带我们从高处俯瞰峰林全景,沿途串联起将军峰、众星捧月、八卦田、大顺峰、步步高升、福水洞天等核心景点。

此时的八卦田与福字田,需从山上俯瞰才能见其全貌:八卦田的千亩梯田在峰林环抱中,因喀斯特天然漏斗与灌溉需求,勾勒出规整的八卦图案,田埂水道如银线穿梭;

不远处的福字田,村民用彩色农作物种出的“福”字饱满清晰,在翠绿田野间格外醒目,晨光洒在田垄上,露水折射出细碎光芒,两种景致皆因高空视角更显壮阔灵动。

行至众星捧月观景台,2万多座峰林如繁星散布坝区,中央孤峰如“月”,周围峰林似“星”,意境十足;

司机师傅指着前方孤峰笑道:“那是将军峰,昂首挺胸的模样,像极了守护峰林的将军。”顺着指引望去,孤峰线条硬朗,与后方层叠峰林形成鲜明对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
待车行至高处观景路段尾声,观光车开始缓缓下山,民族文化源便是下山后的第一站,也是观光车的重要停靠点。

这里是解读当地人文的“窗口”:展板图文并茂介绍着布依族“三月三”歌节的对歌习俗、苗族挑花刺绣的精湛技法,几位身着蓝靛染布依族服饰的当地人,正坐在竹编凉棚下编织农具,竹篾在手中翻飞,很快成形的竹篮摆满一旁。


万峰林周边多是布依族聚居地,纳灰村就是典型,他们世代在喀斯特山区耕作,八卦田、福字田都是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民族文化源就像一把钥匙,能让大家在赏景时,更懂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

离开民族文化源,观光车驶入景区游览车专用车道,我们开始随停随拍,近距离感受峰林与村寨的交融之美。

专用车道的核心路段串联起下纳灰、中纳灰、上纳灰三个布依族村寨:下纳灰村紧邻纳灰河,青瓦白墙的吊脚楼沿河岸排布,妇人在河边洗衣,孩童追着蝴蝶奔跑;


中纳灰村的百年古榕遮天蔽日,树下老人摇着蒲扇闲话,小摊上的蜡染围巾、银饰摆件充满民族风情。


上纳灰村则贴近田园,村民戴斗笠扛锄头穿行田间,作物在阳光下长势喜人。

全程中,观光车还会在田园风光等站点停靠,方便我们下车与村民简单交流,沉浸式感受布依族的生活气息。


待车驶过最后一个纳灰村寨,上午的万峰林行程落下帷幕,心中满是对“峰林映田园,村寨藏文化”景致的惊艳,也更理解徐霞客笔下“西南奇胜”的深意。



将军桥蛋炒饭:舌尖上的烟火气
中午时分,观光车停靠将军桥。这里不仅是万峰林的交通枢纽,更是兴义美食的“江湖”,因“蛋炒饭”声名远扬。我们循着香气走进“蛋炒饭一条街”,十几家摊位沿桥两侧排开,老板们左手颠锅、右手挥铲,蛋液入热油的“滋啦”声、铁铲撞铁锅的“当当”声此起彼伏,汇成热闹的烟火乐章。

选了一家人气摊位,点上招牌蛋炒饭(12元/份),很快,一碗金黄油亮的蛋炒饭端上桌——米饭粒粒分明,裹着蛋液的颗粒泛油光,撒上葱花后香气扑鼻;入口先是蛋香醇厚,接着是咸香,蔬菜丁的清甜中和油脂感,口感丰富不腻。


搭配的酸汤粉更是点睛之笔,酸汤用番茄、辣椒、木姜子发酵而成,酸中带辣、辣中带鲜,米粉吸饱汤汁后软糯入味,酸菜、豆腐泡吸足酸汤,一口下去满是开胃鲜香,瞬间驱散游览疲惫。

饭后漫步将军桥,微风拂过,带着稻田清香与河水湿润,田园牧歌的闲适感扑面而来,为这段美食时光增添了几分惬意。


探秘马岭河峡谷:地球的壮丽伤疤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35分钟抵达马岭河峡谷景区小青山入口。
若说万峰林是喀斯特的“温柔诗篇”,马岭河峡谷便是大自然的“磅礴史诗”——它是地壳运动形成的地缝式峡谷,全长74.8公里,谷宽50-150米,谷深120-280米,峡谷内瀑布群、溶洞、钟乳石密布,被称为“地球的美丽伤疤”“天下第一缝”。

购票后(门票70元,观光车往返40元),我们选择乘观光电梯直达谷底(单程20元),省去徒步下山的体力消耗,也能在电梯下降时提前感受峡谷的深邃。


刚出电梯右转,磅礴水汽便迎面扑来,紧接着是瀑布轰鸣——前方对面的百米崖壁上,瀑布如银河倾泻,水流撞击谷底岩石,激起漫天水雾。


过了吊桥后沿栈道前行,栈道紧贴崖壁,部分路段仅容两人并行,脚下是湍急的马岭河,身旁是陡峭崖壁,抬头只见狭窄天空,“一线天”的壮阔感令人屏息。


继续前行进入“天星画廊”核心区,崖壁上布满钟乳石、石笋、石柱,经千万年水流侵蚀与钙化沉积,形成“银帘坠潭”“灵芝台”“海狮厅”等奇景:“银帘坠潭”的钟乳石如白帘垂落,水流顺帘滴落汇成小潭;“灵芝台”的钟乳石形似巨大灵芝,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行至“海狮厅”,观景台直面峡谷全景,俯瞰谷底,十余条瀑布如银链坠入深潭,轰鸣声与鸟啼、水流声交织成自然交响曲,震撼人心。






沿栈道徒步约3公里后,我们从另一侧石阶上行,走出景区时已近傍晚,夕阳为崖壁镀上金边。




回望这片“地球伤疤”,心中满是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它用亿万年时光,雕琢出这般雄奇秀美的景致,让人不禁感叹:这便是兴义山水最动人的模样。

兴义的山水,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交融。万峰林的峰峦如诗,既有徐霞客笔下“磅礴数千里”的雄奇,也有民族文化源与纳灰村承载的布依族烟火。

马岭河峡谷的飞瀑如画,百米崖壁上的瀑布群与钟乳石奇观,尽显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而将军桥的蛋炒饭、纳灰河的流水、水帘洞中的金州大桥,则让这场旅行多了烟火温度与意外惊喜。


若问贵州何处最难忘?答案藏在“万峰成林、峡谷穿地”的壮美画卷里,藏在徐霞客的笔墨中,也藏在布依族群众世代守护的田园与文化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