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桂林晚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特别报道·微视点”聚焦我县昼夜不停开展提升改造,多部门联动保障游客通行,龙头山码头山水文化长廊焕然一新。
乘坐游船一路游览漓江精华段风景,再抵达阳朔,是不少游客来到桂林后必打卡的一个文旅项目。
近日,漓江景区阳朔龙头山码头山水文化长廊进行全封闭昼夜施工,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年久失修的石板路变成了舒适、平缓、耐用的沥青路;多处下雨时积水的坑洞,被修复填平;一系列相关设施配套正在逐步更新中。改造后的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了旅游体验,赢得五湖四海游客的点赞。

变化
阳朔龙头山码头位于阳朔县滨江路,因背靠龙头山得名。码头与县城连接,步行到西街只需10多分钟,也可乘坐接驳车、出租车前往县城其他地方。
该码头有从磨盘山码头、竹江码头以及杨堤码头航行至此的游船,可以说是阳朔乃至桂林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码头。
游客们从龙头山码头下船后,会经过一条长约600米、宽近6米的山水文化长廊。这里云集着各种旅游纪念品,有少数民族服装、银饰和印有桂林山水的扇子和背包,还有各种当地水果、美食等,颇受游客欢迎。
今年早些时候,记者多次来过这里,看到改造前的山水文化长廊道路以石板路面为主,由于使用时间较久,多处出现石板松动、裂缝、高低不平等情况,游客行李箱容易卡轮子,需要提起整个行李箱行走。遇到降雨较大时,路面还会出现较大面积的积水,给通行带来不便。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改造过后的山水文化长廊道路已焕然一新,此前坑洼不平的石板路变成了平坦、舒适的沥青路面。许多拖着行李箱的游客边走边逛,他们手拿一杯鲜榨百香果汁,来到旁边的小摊挑选旅游纪念品。孩子们迈着欢快步伐,穿行在人群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则慢慢行进着。即便遇到降雨,雨水落地后也能顺着沟渠快速排走,丝毫不影响游客们的通行。
背景
近年来,阳朔县积极进行龙头山码头山水文化长廊道路升级改造方案的研究。今年,该县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具体改造,旨在改善道路基础设施,打通水陆无缝接驳“最后一公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道路改造前为石板路面,经过多年使用出现了损坏情况,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以及拖带行李箱的游客造成通行不便的问题。而排水设施堵塞,导致雨量大时无法及时排出,造成雨水漫上路面,影响游客通行。
从今年6月上旬开始,道路全段开启全封闭昼夜施工。主要改造内容为铲除原有石板面层,清洗原混凝土基层,对出现结构性损坏的地段进行局部翻修,铺设沥青路面。此外,还对路面排水设施进行局部改造和疏通,并进行其他相关设施配套的更新。
游客走在山水文化长廊平整的路面上
经过全力施工,道路改造工程提前完成。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道路进行改造,提升了游客通行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增强了道路耐用性与维护便利,优化了景区整体环境与体验。
亮点
施工期间,为最大限度给游客提供便利,阳朔县通过政企合作,调整龙头山接驳专线,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高效顺畅转运游客超2万人次,实现了“零滞留、零事故”。
据悉,龙头山码头日均客流量3400余人次,旺季单日客流量达12000人次。怎样高效进行疏导,如何让游客不滞留码头?针对改造期间面临的实际问题,阳朔县委、县政府牵头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形成了“公安疏交通、政府解民忧、海事管船舶、公司强保障、多线共值守、交通调运力”的协同作战体系。
阳朔山水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接驳专项服务,运营首日投入接驳观光车68台次,安全、高效运送游客达3007人次,成功化解道路施工带来的通行压力,实现游客从码头至核心景区的“无缝换乘”。
据统计,承担保障接驳任务期间,该公司累计投入车辆538台次、发车1764趟,安全转运游客22130人次。其中,出现过单小时客流峰值达1200人次的情况,“双轨转运”模式下的80辆主力观光车加上动态增援应急公交,让发车间隔缩短至5分钟,极大缩短了游客等待时间。
此外,阳朔公安部门疏解交通,保障施工期间的人流、车流有序通行;镇政府联合县城管、县交警大队及周边村委组建联合值守队,全天候维持现场秩序;海事部门精准调控游船靠泊时间,错峰分流游客;相关公司支援遮阳棚、对讲机等关键物资,夯实服务保障;交通运输局动态监测客流热力数据,实时调整接驳运力。各环节紧密衔接、各主体高效联动,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保障网络。
点赞
炎热的暑期,在龙头山码头接驳线候车点,约150米的遮阳棚,如同一片移动的绿荫长廊,为排队等候上车的游客们撑起了一片清凉。棚下整齐摆放的数十张塑料凳,让等待变得不再煎熬。

细致用心的服务,换来国内外游客的点赞。“我每年都会带家人来桂林度假,现在码头道路修好了,出行更加方便,你们的服务很贴心。”广东游客李先生带着行动不便的父亲出行,工作人员不仅安排其优先上车,更全程搀扶引导。来自西班牙的游客赞叹:“桂林的山美水美,服务更让人感动!”
服务远不止于此。据悉,为应对高峰客流,阳朔山水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全员上岗,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先锋服务队,活跃在各个站点,成为流动的“服务灯塔”。“您的行李我来扛!”面对游客沉重的行李箱,服务队队员主动上前,化身“行李搬运工”。“小宝宝坐稳了!”“老人家,您慢些!”志愿者细心护送带小孩的游客登车,当行动不便的老人颤巍巍迈步时,多名工作人员同时伸出双手,稳稳搀扶,细心指引。
炎炎夏日,在密集人群中,服务队队员和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疑问、引导路线,协助整理行李,有效维持现场秩序。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感慨:“没想到你们这么贴心,还有人帮忙照顾孩子、拿行李,真的让人很感动。”
来源:桂林晚报(作者:马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