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海东,硕果满枝,美景如画,风光无限。
走进地处河湟谷地的海东市,不仅被这里层林尽染、黄绿相映的山川景观和恬静的田园风光所吸引,更被这里瑰丽奇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所感染、所陶醉。
走进海东,如同走进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高山青、石榴红,各民族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廊。
一条古道互融共生
青海之东,河湟悠悠。
早在唐代以前,海东就与西域的大食、波斯、印度等国有贸易往来,有东通中原的“河湟古道”之称。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前,这片土地就已经形成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流传着西王母传说与昆仑神话。
自古以来,海东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历经千百年的融合演变,这些民族形成了现世居在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6个主体民族。
走进这条古道,人们一定会被这里勤劳的各族群众在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和日常劳作中所创造的璀璨文明成果所惊叹。
在乐都柳湾,1700多座墓葬,像一串散落的珍珠,串起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的文明脉络。3万余件彩陶诉说着数千年前,先民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奋斗,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乐土。当先民的彩陶匠人绘下第一笔色彩,刻下第一个符号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数千年后的人们惊叹于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并已成为中华文明之源、华夏文化精神之根,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在地处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的洪水泉清真寺,精湛的建筑雕刻,生动体现我国各民族文化深度交流,彰显出古往今昔海东地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各民族的大智慧和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荣。
乐都区瞿昙寺留存的壁画、佛像等珍贵文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佛教故事与各民族生活场景,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寺内隆国殿主体采用汉式梁架结构,斗拱造型精巧,兼具实用与艺术之美;殿顶覆以藏式金顶,尽显藏式装饰的华丽风情,成为汉藏建筑融合的典范。
一碗拉面共享共富
2002年,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喇家遗址,当一只倒扣的陶碗被缓缓掀开,一团卷曲缠绕的面条出现在世人眼前。4000年前那碗卷曲缠绕的面条,穿越时间,跨越山海,融合不同地区民众的味蕾,传递各民族情感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已成为一碗团结面、致富面、和谐面。
“全国拉面看青海,青海拉面看海东。”如今,海东拉面店已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总量突破3.2万家,带动17余万各族群众就业,年营业额超160亿元,构建起“种植—加工—培训—加盟—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这串数字背后,是各民族在产业协作中休戚与共的生动图景。在这碗面中,可以看到一个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也可以看到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帮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场景。
从青海的青稞面粉、甘肃的牛羊肉,到新疆的香料,各地特色食材通过拉面产业链跨区域流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网络。这碗承载乡愁与梦想的拉面,正以产业为桥、文化为魂、民生为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中,书写着各民族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新篇章。
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当地民宗委提出“吃一碗拉面,拉一次家常,交一个朋友”的民族团结促进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拉面店不仅是提供美食的地方,更是增进各民族感情的纽带。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拉面,分享着生活的点滴,欢声笑语中,各民族同胞心中的距离被拉近,团结之花在潜移默化中绽放。
如今,海东拉面这碗饱含着历史韵味、承载着共同富裕希望、传递着民族团结情谊的美食,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一曲花儿同声相应
海东被誉为“花儿的故乡”“花儿的海洋”。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前后,河湟地区山花烂漫,山清水秀,身着各民族盛装的人们熙熙攘攘,欲献绝技的歌手摩肩接踵,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漫山遍野成了花儿的海洋。这已成为海东深化各族人民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
“上去高山望平川”的调子刚起,对岸的山梁上便应和起“一对儿白鸽子”的对唱;“阿哥的白牡丹”的尾音未落,“尕妹的山丹花”的回应已飘过花海。每年农历六月,汉族、藏族、回族、土族等各族群众用“花儿”唱热山岗。
从道光年间的庙会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花儿”早已超越了“情歌”的范畴。花儿是藏族“拉伊”的豪迈,是土族“纳顿”的热烈,是华锐藏族的“拉伊”与河湟“花儿”的交融,是刻在高原人骨血里的“情感密码”。
连续举办七届的“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已成为海东各族文化交流的视听盛宴,成为各民族精神相依、心灵相通的盛大聚会,他们以优美的花儿为乐章,以歌会友,以曲抒情,携手共舞,共话未来,共同沉浸于这场跨越时空、融贯古今的文化盛宴之中。
一曲曲撩人心弦的花儿,唱出了海东各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唱出了对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的深情厚意,唱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美和声。
一箭传情同脉相承
6月26日,青海省乡村超级射箭联赛在海东市体育中心拉开序幕。当千年弓弦之韵遇上现代竞技舞台,一场传统与创新交融、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共鸣的体育盛宴,在高原热土上精彩上演。
来自全省的40支代表队,367名射箭运动员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他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期待的笑容,整齐列队步入赛场。运动员们用手中的弓箭,架起了各民族之间友谊的桥梁。
大家在比赛中携手共进,共同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这场以箭为媒的盛会,不仅点燃了高原儿女的运动激情,更让“古韵河湟·万象海东”的时代强音,随着破空的箭矢,传向更远的天地。
在海东,射箭是各民族共同喜爱的体育项目。“箭把式”的技艺代代相传,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的箭手以箭会友,赛事时商贩云集,花儿歌声悠扬,“拉伊”缠绵动人。射箭已成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载体。
在拉面之乡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每逢冬季,各村都有相互邀请射箭的传统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射箭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每年村与村、乡与乡、协会与协会举办的射箭邀请赛不下千余场。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公布“海东市化隆县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连续两年荣登“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榜单。
石榴花开,同心筑梦。海东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诚交往、真心交流、真情交融,凝聚起携手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全媒体记者 邓成财 通讯员 山小 摄影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