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舟山跨海大桥周末单日车流量持续保持在4万~5万辆次的高位。8月9日单日车流量更是达到6.8万辆次,创下今年暑期新高(据《舟山日报》8月11日报道)。“避暑+海鲜+影视IP”的多重吸引力叠加,让舟山暑期旅游持续升温,着实令人欣喜。在大流量下确保交通畅通,方方面面的努力体现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必将为旅游旺季营造舒心氛围。
为应对大流量,甬舟高速宁波、舟山方向提前开放硬路肩通行,动态调控可变车道,以缓解大桥的交通压力。浙江省交通集团高速公路舟山管理中心还联合高速交警等联勤单位,采取了强化应急处置、智慧引导错峰、优化人力配置等多项措施,确保暑期旅游季道路安全畅通,让游客畅享“逐鲜之旅”。而从全域来看,每一座停车场的建成、每一段断头路的打通、每一条新航线的开通、每一处瓶颈点的拓宽,都是畅行无阻的必要铺垫。可见,疏堵保畅也是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应急治理与常态优化不可偏废。
疏堵保畅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可谓“功夫在路外”。日前,“坐公交看舟山”系列活动首条“山海红脉线”发车,线路串联起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马岙博物馆和舟山市城市展示馆,通过“细品+漫游”式体验,让市民游客感受舟山的文化魅力。该系列活动还将推出“黄、蓝、绿”等多彩公交主题线路,内容涵盖市井体验、海洋科普与研学、拥抱自然生态等。公交旅游专线日益丰富和完善,不但可以激活旅游景点,还能减轻道路压力。
旅游旺季“人从众”,人们不约而同地奔赴热门线路、热门景区,怎能不导致人车拥堵?但必须看到,假如没有我市近年来全域旅游蓬勃兴起、新晋景区快速崛起,普陀山朱家尖等传统风景名胜区必定会更加拥堵不堪。全域旅游的深化不但富了乡亲,也丰富了旅游体验、分流了密集客流。毫无疑问,旅游空间的拓展有效分散了道路压力,有助于通过整体疏导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付。因此,应继续做好交通与旅游的整合文章,发挥跨海大桥对游客的引流、分流作用,形成多向多点的海岛全域旅游格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旅游,而拥堵正是抑制旅游的突出瓶颈。作为旅游城市,不能一味陶醉于不断攀升的游客人数,也不能满足于疏堵保畅所取得的初步成效,而更应立足长远,营造高质量旅游环境,在畅通游、满意游上下足功夫。每一剂治堵良方都难能可贵,既要专注于通过升级智慧交通破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又要着眼全局、综合施策做足“路外文章”,使整座城市更加宜居宜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体验需求,进而实现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简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