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海岛游:抵达之后,新的出发
7月29日 “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首航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码头举行。航线从积米崖或星光岛码头出发,串联起灵山岛、斋堂岛、琅琊台风景区
8月1日 “魅力唐岛湾环游”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渔人码头首航,截至8月20日,短短20天时间接待游客超3.2万人次
8月7日 “星光岛—灵山岛”航线、星光岛观光航线首航
8月23日 “灵山岛一日游”首航,首日接待游客约400人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马晓婷
8月20日,伴随着汽笛鸣响,“好客山东·半岛1号”载客从积米崖码头起航,开启畅游灵山岛、斋堂岛的山海人文之旅。这条“一程多站式”航线,将厚重的千年历史与地道的渔家生活融合交汇,让游客一日尽享青岛海洋文化的精髓。自首航以来,已为众多游客带来“海岛游”的特色体验。
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交通基础设施的突破都是激活资源、带动发展的关键前提。随着“半岛1号”海岛旅游航线的常态化运营,青岛海岛游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这条为“体验”量身定制的“风景连接线”,带来的不仅是常态化的旅游客流,更将加速推动海岛旅游开发的进程——作为配套航线,“魅力唐岛湾环游”8月1日首航,截至8月20日接待游客超3.2万人次;“灵山岛一日游”8月23日首航,首日接待游客约400人次。
诚然,这段“磨合”才刚刚起步。令人欣喜的是,从硬件配套到服务升级,从文化挖掘到业态创新,一场围绕海岛游的系统性提升正扎实推进,各方都已积极行动起来。随着这些努力的持续落地,一个兼具自然野趣与人文温度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将在山海间愈发清晰地显现。
海岛游融入“海上看青岛”
青岛的海,早已因栈桥、奥帆中心的喧嚣而被熟知,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意象而声名远播。但对于市民游客而言,灵山岛的晨雾、斋堂岛的渔船、琅琊台的千年回响交织的海岛游,却是心中挥之不去的那片“白月光”。这种“偏爱”源于青岛海岛独特的自然禀赋,更绕不开厚重海洋文化所承载的人文情感,既包含着对“诗与远方”的浪漫想象,也凸显出对全方位旅游感知和体验的新需求。
作为首条串联灵山岛、斋堂岛等优质海岛资源的旅游航线,“半岛1号”实现了仅用一个产品就可以串联海岸、海域、海岛和沿海自然景点,一经推出便成为市民游客关注的焦点。在精心策划的一日航程中,游船从积米崖码头出发,首先前往灵山岛,途中可欣赏唐岛湾、灵山湾沿岸风光。上岛后,航程预留了近3个小时的观光时间,游客可游览贝壳楼、运来石、老虎石、试刀石等标志性景点,感受海岛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中午还可以在灵山岛品尝渔家宴的鲜活海洋特色美食。
漫步岛上,直通大海的栈道令人心旷神怡,蓝宝石般的海面在山海的映衬下格外夺目,游客纷纷来到岸边拍照留念。记者注意到,作为青岛条件相对成熟的海岛旅游目的地,这里已经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的抵达。“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有海的城市,在这里吹着海风,特别舒服。”西藏日喀则游客央宗对这片海尤为钟情,一家四口特地到岛上游玩。
要说起海岛游的乐趣,看山、观海、听风、触石、品鲜等体验将跟随“半岛1号”的行程一一解锁。结束在灵山岛的游览前往斋堂岛,船行碧波之上,站在甲板上看滔滔海浪、翠绿海岛,独有的山海交融景象令人愉悦。登上斋堂岛,在古朴渔村感受渔家生活,聆听始皇登琅琊历史故事,到潮连带拾螺、捉蟹、碰海蛎子,还可以打卡20世纪50年代灯塔并俯瞰全岛海景。即使什么都不做,在海岛上支一把躺椅,岛上的海风似乎也能吹散所有的疲惫和倦意。
对于青岛市民游客而言,海岛游的行程看似拉开了城市的距离,但这种适度的“距离感”反而成了海岛游的优势——它让海岛游跳出城市观光的喧嚣,成为短途度假的专属选择,与市区“红瓦绿树”的海洋体验形成互补。
“‘半岛1号’一期航线连通了西海岸的积米崖港、灵山岛、斋堂岛到琅琊港,将海上游的景色与海岛的历史文化、海岛风情串联起来,实现了海岛旅游产品开发的有力突破。二期航线中,将打造从青岛到日照万平口的跨市海岛游产品。”青岛海洋文旅产业集团董事长吕大为介绍,“好客山东·半岛1号”项目一期配套航线预计将在年内全面铺开。其中,作为首条开通的配套航线,“魅力唐岛湾环游”已于8月1日在西海岸新区积米崖渔人码头首航,截至8月20日,短短20天时间接待游客超3.2万人次。而另一核心配套产品“灵山岛一日游”,每日上午10点由积米崖码头准时发船,下午3点从灵山岛返程,8月23日首发当日就接待约400名游客,产品还包含地道的渔家特色餐饮和专业的领队讲解,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保障服务体验,作为运营主体的青岛旅游集团还组建了船舶调度、服务培训、文化挖掘等专业团队,目前正与民宿等洽谈合作,计划推出海岛游打包产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让海岛游从“一日打卡”变成“多日慢享”,真正释放市场潜力。
让文化在地性“开口说话”
游客来了,如何让游客“留下来”?在加快破题破局的同时,如何“做成精品”,成为摆在海岛游面前的关键课题。
从目前来看,以灵山岛、斋堂岛为代表的海岛旅游目的地,虽然其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规模,但距离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可以从现有业态中寻找突破口。
“灵山岛是一座融合生态康养、地质探秘、渔俗文化的生态旅游岛。”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副主任李文慧介绍,灵山岛生态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也是全国首个负碳海岛,尤其适合康养疗愈。由于灵山岛形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火山地质遗迹、海蚀地貌丰富,退潮时还有“一线天”的奇观。目前,岛上有民宿53家,提供床位超过1500个,是体验渔俗文化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作为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灵山岛海岛旅游开发的推进为岛上的民宿经营者带来信心。近日,岛上的空山眠海岛度假民宿开启试营业,经过两年多的打磨,这座藏在“北方第一高岛”上的治愈系民宿揭开神秘面纱。除了270度的悬空海景房,这里还推出星空露台晚宴等时尚业态和贝壳艺术画DIY等文化体验,邀请游客来做“新岛民”,体验原汁原味的海岛度假生活。
民宿运营负责人辛斌坦言,选择灵山岛布局,既是看准了国内海岛文旅尚处在待开发阶段的潜力,更是看中了青岛对海岛开发的战略加持和灵山岛丰富的在地文化。“无论从自然禀赋还是在地文化的角度来看,打造一个基于民宿的文旅综合体,灵山岛的资源都给了我们广阔的发挥空间。我们希望能够在北方海岛开发中创造一个新的可能。”辛斌透露,海岛特色的融合料理将是民宿的一大亮点。未来将开发定制化的康养疗愈、研学体验等产品,并考虑打造特色的渔农业产品IP,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伴手礼,还有海岛的生活故事。
随着航线开通带来更多客流,辛斌建议海岛游加强系统化运营和标准化管理,为游客创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在斋堂岛,航线的开通也带来了好消息。“别看斋堂岛面积只有0.46平方公里,但岛上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5%,这里的渔家宴和民宿生意都比较红火,黑头鱼、蛤蜊、扇贝、海蛎子都是就近捕捞,不少游客是被社交媒体‘种草’后来体验的。此外海岛研学团也特别多,还有省外游客慕名而来。”琅琊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室主任陈曦对岛上情况如数家珍,跟随他的脚步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海岛路上,远眺一望无际的大海,海上还有渔船停泊在港湾,可以说,在斋堂岛,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欣赏绝美的风光,还是在海岛上体验独特的渔家文化,游客都会不虚此行。
“接到‘半岛1号’要开通的消息,我们完善了岛上道路的标志系统,补植了绿化,为更多游客上岛做好准备。接下来,我们将对岛上的民宿、渔家宴评星定级,岸上王家台后区域也将同步提升。目前,斋堂岛南端的一些房屋是闲置的,我们将引入专业力量,因地制宜打造一些美学空间、高端民宿等海岛游业态,全方位提升岛上的旅游接待水平。”陈曦说。
出特色发展新路径
海岛游的生命力,在于既守护原生态的本真,又挖掘差异化的内核。尽管海岛旅游航线实现了海岛资源的“串珠成链”,但从海岛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蹚出一条海岛旅游开发的有效路径,架构起成熟的海岛游产业链仍然是重中之重。
以低干预、高融入的开发逻辑,守护海岛底色。场景创新的核心是让资源从被看见变为可融入。就现状而言,青岛海岛游的核心业态集中在观光、餐饮和基础住宿,各环节相对独立。“海岛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一直旺盛,游客期待值很高,不少文旅企业积极探索相关产品,但仍有不少细节需要完善。”青岛市旅行社协会会长邢斌认为,海岛游的原生态体验虽有特色,但随着客流增加,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将面临挑战,产品设计更需兼顾体验感与交通、时间成本的平衡。不妨针对不同岛屿特点拆分设计——斋堂岛离陆地近,适合开发两天一夜的团建、度假产品,依托近岸优势快速提升配套;灵山岛面积大、资源丰富,可深挖垂钓、海上运动等休闲业态,推出一日精品游或两日深度游,避免走马观花。
以掘根脉、筑场景的文化匠心,唤醒海岛记忆。无论是灵山岛、斋堂岛,还是田横岛、小管岛等海岛,青岛的海岛有着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文化根脉,联动场景创新,是讲好海岛故事、渔家文化的关键。比如此次作为“半岛1号”重要节点的斋堂岛,与千古名胜琅琊台隔海相望,是琅琊文化在海上的重要延伸与载体,距离陆地最近点约0.7千米,有着发展海岛旅游的先天优势。
以拓边界、串珠链的协同思维,织密海上网络。加强多维联动,将“山、海、湾、岛”的壮美景观与深厚的海洋文化融为一体,是海岛游发展的重要方向。8月7日,“星光岛—灵山岛”航线、星光岛观光航线首航,“星光岛—灵山岛”航线、星光岛观光航线的开通,在焕新升级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岛交通的同时,加快了海岛航线由交通向“交通+休闲+观光”的创新转变,实现上下游业态协同增值,助力海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海岛开发中资金短缺常常是难题,青岛也在探索创新路径。最新核算报告显示,灵山岛GEP(生态产品总值)达61782.56万元,通过为绿水青山合理“定价”,千万元“生态贷”花落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岛上多家知名民宿品牌正在与银行洽谈合作。这一创新举措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海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样板。
当然,青岛海岛游的打造面临不少现实挑战。同样以灵山岛为例,作为山东省海上通行距离最远的岛屿,单程航行时间、风浪影响等客观因素,既让它保留了更原始的生态与野趣,也对交通保障、物资补给和游客体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海岛游的开发不能简单复制近岸模式,而是一道囊括多方考量的综合题。
对游客来说,“抵达”海岛不是终点。守护底色,确保海岛有值得体验的本真;唤醒记忆,赋予海岛不可复制的文化标识;织密网络,让单个海岛的价值在联动中实现最大化,最终将共同支撑起青岛海岛游的可持续竞争力,将人们心中那抹朦胧的“白月光”,变为清晰可触的海岛新叙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