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冰
微信版第1783期
我们从宏霞村村部旁边一条水泥路出发,水泥路渐渐变成陡坡,大约一公里多,水泥路到头,成了真正的山路,走不远,突然有一条石块砌成的古道撞入眼帘。
大家精神为之一振,古道石块保存完整,沿途杂草灌木被当地人清理干净,古道时而穿过飘逸的竹林,时而越过夹杂着映山红的灌木丛,一条山溪一直伴随在左右,一座大石板铺成的跨溪桥让古道和溪流有了交集。
路旁的春笋正争先恐后地钻出蓬松的土壤,棕黑色的笋壳长满绒毛,憨态可掬,美女们争着与竹笋昂扬的姿态相媲美,留下一张张合影。映山红夹裹在灌木丛里,开出红艳的花朵,显得格外突出,有的探出头,伸到古道中间,似乎要和古道说说家常。
遐嵩古道最早修建于南宋,起点在四合宏霞的遐嵩村,离“灵山大峡谷”风景区仅有一千米。“遐嵩”有偏远高大的意思。古道穿越羊山,下羊子冲到达四合的水塘村,终点离著名风景点“响水滩瀑布”2000多米,现存古道约4000米,是古代广德到宁国的线路中的一段。
在和平年代,经济复苏,人民安居乐业,商贾兴盛,修路就会被提上日程。有政府出资修建的官道,有商贾乡贤出资修建的山道。广德境内就有好几条保存完整的古道。进入动力时代,各种车辆大大提高了行进速度,古道才日渐退出交通舞台。如今各地保存较好的古道突然成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新宠,走古道穿时空受到热捧。
古道沿途一般都是风景优美,走在路上让人愉悦,有效减轻旅途疲劳,把行走变成一种熏陶,一种享受。
遐嵩古道也是如此。
沿途的梯田证明古道在过去还承担了粮运的重任,伐薪烧炭、狩猎围场,贩夫走卒都是古道的常客,山顶处一定还有几户人家,一处客栈,就像武松走过的景阳冈,走乏了的客人还可以吃碗酒,喝口茶,解解乏。
武松没走过遐嵩古道,不过金鸡岭却一直流传着一段有关梅将军的传说。
我们把石板路走完就到了金鸡岭的最低处山脊,这儿有成片的农田,三五处农舍。稻田似乎一直还在耕种,上一年的稻草桩还整齐地排列在田里。这里还有漂亮的草籽花。
倒是一些房屋日渐坍塌,要么是举家迁到山下大村子,要么仅有一两个老人在留守。现代化的生活将这些偏远的山村逐渐淘汰,年轻人大多不愿约束在这闭塞孤僻的山村,纷纷远离。
在路边一个屋子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将军殿碑”,记载着梅将军的故事。我们走访附近的两位老人,老俩口一个八十八,一个八十五,得益于这儿青山绿水的滋养,身子骨都还硬朗。
老人告诉我们,这儿过去有座庙,供奉的就是梅将军,称为“将军殿”。不远处还有将军墓,碑刻上称“蛮王墩”,就是梅将军的墓。据传,岳飞率部在桐汭抗金,命令手下大将梅将军领兵在砖桥乡金鸡岭设伏,准备给金兵突然袭击,哪料想梅将军人生地不熟,被向导带到了四合的金鸡岭,正所谓南辕北辙。梅将军发现错了为时已晚,错失良机,给抗金带来重大损失。
梅将军自知失职,归也不是,留也不是,左思右想,只好以死谢罪,在金鸡岭自刎。岳家军痛失大将,岳飞很是悲伤,下令厚葬梅将军。因为梅将军行事鲁莽草率,老百姓称他为“蛮王”,所以他的墓被当地人称为“蛮王墩”。岳飞在广德境内抗金六战六捷后,老百姓为了纪念岳家军的抗金伟绩,就把梅将军供奉在将军殿。
梅将军的故事令人扼腕嘘唏,岳家军在广德的抗金战斗遗迹值得挖掘宣传,希望当地政府能妥善保护并藉此与古道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金鸡岭古道旅游,把灵山大峡谷、天堂山、响水滩瀑布这三处景点连成一线,促成旅游黄金链,必将大大提升四合乡的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提升。
山顶的几处民居风景如画,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房屋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骨感强烈的石板踏步连贯上下,盘根错节的古树苍劲有力。如果再在山顶开发有机农业种植,利用闲置老屋发展民宿,丰富古道旅游开发内涵,遐嵩古道必将成为皖南的热门旅游线路。
(作者单位:广德竹海文化传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