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泥河畔,波光粼粼;鸡峰山下,草木清新。
初秋的成县,入目皆是火热的文旅盛景。从南山小院的炊烟袅袅到杜甫草堂的林涛阵阵,从莲湖公园的古韵新生到西狭摩崖的熠熠重光……游客踏足的每一处景致中,都承载着“千年古县,五瑞成州”的厚重历史文脉,包含着这座古城因文旅焕新不断迸发的生机。
近年来,成县立足“大景区+全域游”的发展格局,创新构建“一核集聚、一带联动、五区共振”的“115”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生态品质,不断完善旅游供给体系,持续优化文旅消费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名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百亿产业集群。
2024年,全县游客达866.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35%;旅游收入51.31亿元,增长121.56%。
秀美的绿水青山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正持续转化为产业提档升级的澎湃动能。
城与景共融,人与城共生。成县正以资源禀赋为笔,一笔笔绘制出一幅书写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卷。
1规划引领,擘画全域发展新蓝图
成县,坐落于秦岭南麓徽成盆地,秦巴山区与黄土高原在这里交织出峡纵千仞、山叠万重的自然奇观;嘉陵江水系蜿蜒而过,滋养出沃野无垠孕育一方灵秀;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让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冷暖适宜。
同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也让成县多彩的自然景观更具魅力。2007年,成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定为“千年古县”,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均在此留有遗址,春秋、汉代、宋代墓葬群十三处,有古战场遗址多处。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县以规划先行,着墨绘就全域文旅发展新蓝图。立足全域布局,高标准编制西狭大景区总体规划,打造以鸡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狭颂摩崖石刻、杜甫草堂三大核心景区为龙头的发展格局,串联起南北两条乡村旅游自驾环线,有效辐射陈院生态园、浪沟峡等国家A级景区,逐步形成多点开花、全域联动的旅游新态势。
2023年以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花费年增速均突破25%,旅游接待能力跃升至8000余张床。
此外,成县还着力打通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循环”,将旅游交通建设作为强化文旅产业链的重要抓手,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让条条道路成为激活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成县累计投入2848万元建成5.3公里南山旅游公路,打通了景区联通的“最后一公里”;投资1300万元建设的陈院乡村旅游产业路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1700万元项目正加速推进。
并积极实施省道改建、乡镇通三级公路、自然村组路硬化等系列工程,安装大量安防设施,精心织就“畅、安、舒、美、绿”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延伸,让成县成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客货邮”融合发展省级示范县,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支撑”。
2业态创新,激活文旅康养新动能
红日当头,来到成县抛沙镇赵山村的南山小院二号院,周围绿树成荫、荷叶田田,阵阵微风将初秋的燥意抚平,悠扬的器乐声从不远处的凉亭里传来。
“最近天气比较热,我们有时候会一起到这里排练,南山这里凉快,环境也好,练累了还能在这里吃农家饭。”陇南师范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郭进明说,他所在的陇南师范学院老年活动中心电声乐队正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相关活动排练节目,为缓解练习的疲劳,经常组织队员来南山小院练习团建。
南山小院二号院所处的乡村振兴南山示范片区是近年来成县着重打造的集休闲娱乐、文旅康养、特色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这里地处鸡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杜少陵祠、西狭颂等旅游景点“环抱”的核心位置,是成县西狭颂——鸡峰山旅游景区环线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成县紧盯“园区、景区、城区”三大区块能级提升目标任务的重要实践:
南山村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赵山村打造写生基地,建成南山观景平台和游客接待中心,成为登高望远、艺术创作的理想之地;小湾村聚焦“乡野食养”,农家乐集群、乡野美食成为金字招牌;长沟村对标鸡峰山景区诗意乡野接待站,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与沉浸式乡村游体验……
以新思路开拓新业态,以新业态激活新动能的不止是南山片区。
陈院生态园以项目推进彰显“陈院速度”:冰雕馆、科技馆、彩虹滑道等一期项目仅用3个月便建成投运,试营业期间日均接待量达2000人次以上;魔幻水世界、康养中心等新项目“提上日程”;渔乐农庄2.4万平方米花海观赏区和生态停车场也已同步进行。
目前,生态园年综合收入达1.5亿元,有效带动周边800名群众稳定就业,成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带动乡村发展的典范。
新的发展思路开拓出更多文旅康养新业态,生态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多元模式在成县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良性循环。
3文化赋能,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机
如果说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是成县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优势基地,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是成县文旅融合的灵魂所在。
成县莲湖公园以唐代“裴公湖”为核心,素有“陇南小西湖”“陇右西湖”美誉,是成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集生态水脉、园林绿脉、成州文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地标,位列成县人文胜迹之冠,可以说承载着“千年古县 五瑞成州”的历史记忆与全域旅游品牌内涵。
2022年,成县依托城关镇西关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公园实施升级改造:拆除旧家属院腾退7.8亩土地;新建景观亭廊、入口牌坊;修复湖心“湖山堂”(莲亭)、云锦桥、霞漪桥等传统建筑;完善公厕、铺装、亮化设施;新增绿化2400平方米。
如今的莲湖,既守护着历史底蕴,又以崭新姿态成为城市宜居宜游的亮丽窗口。
“现在莲湖公园比以前更大更漂亮了,我闲了就带孙子早上转一会,既凉快又美观,不光是我,平时大家散步游玩也都有去处了。”城关镇居民孔小芳说。
改变不止一点,被旅游专家赞为“神州第一祠”的杜甫草堂持续深挖杜诗文化IP,每年举办“梅花笔会”文艺演出和写生实训活动,创办研学课堂,研发主题文创产品,配套唐装体验馆、清雅茶舍等,节庆期间常态化举办“背杜诗游园”活动,让历史在一次次尝试中“活”起来。
红川酒酿造技艺、成州面塑、沙坝粗陶等非遗项目常态化进景区展演;嘉瑞文创等企业积极开发以西狭汉隶和五瑞图为元素的陶艺、泥塑、拓片、布艺等系列文创产品;集文化展示、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成县群众文化活动及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建设正酣;“千年古县”文化传承展示项目,将打造成州展演中心和成县博物馆,让厚重历史跃然眼前……
一个个城市地标拔地而起,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每一个可感可触的细节之中,成县以文化赋能,让漫长岁月积淀焕发出新的生机。
4举步向前,锚定百亿产业新目标
新思路引领新发展,新举措展现新气象。成县以全方位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让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文化传承与创新驱动相得益彰。
一个文旅康养新格局清晰可见——
文旅康养新构架逐步成型,文旅产业链市场卖点有效培育:西狭颂、杜甫草堂景区提升重点项目有序进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项目成功申报,南北两条乡村旅游自驾游环线完成建设,南山锦绣云轩、陈院渔乐农庄、青崖间、蓝山小院等精品民宿成功运营,2024年成功创建浪沟峡国家3A级景区。
文旅康养产业链逐步构建,文旅康养新业态产品有效开发:发展卢沟湖农业旅游、浪沟峡生态旅游、锦绣云轩康养旅游、杜甫草堂研学旅游等业态,观养、食养、居养等十大康养新业态颇具雏形,“短线游”“假日游”“度假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涌入市场。
文旅产业链市场主体逐步壮大,文旅投资新模式有效拓宽:全面放开旅游市场准入,支持发展壮大文旅康养产业企业和旅游企业集团,引导企业加大文旅康养项目的建设投资力度。建立起文旅招商项目库,加强与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出台乡村旅游产业奖补政策,目前已有甘肃成州凤桐国际酒店有限公司和成县季枫酒店文旅企业2家。
锚定清晰目标,方能阔步前行。
立足当前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成县确立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杜甫草堂国家4A级景区;到2027年,全县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过1200万人次,旅游花费突破72亿元,文旅康养产业产值达到46亿元以上。
为此,成县乘势而上,惟实励新,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着力提升全域景区品质,助力文旅消费扩容,深化区域联盟合作,拓展康养产业规模,创新智慧旅游建设,聚焦文创产品开发,加强文旅宣传营销,优化业态全域融合,持续赋能乡村旅游,不断活化文化遗产。
如今,行走在成县大地,文旅花繁竞相争放。南山民宿炊烟袅袅,诉说着田园的诗意栖居;陈院乐园笑语盈盈,跃动着乡村的蓬勃活力;西狭摩崖翰墨流芳,镌刻着千年的文化基因;莲湖碧波映照古今,流淌着城市的文脉记忆……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成县正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康养为新翼,将绿水青山与厚重人文的馈赠,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在文旅融合的新发展历程上矢志前行。
(文/记者 张埥 部分图片来自市县融媒采访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