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总想买点什么留作纪念”,这句话,是否也恰好戳中了鹏友们的心声呢?过去,一提旅游纪念品,大多人想到的是当地的食物、用品等特产。而今,玩偶、书签、盲盒、冰箱贴、帆布袋等文创产品,已成为不少游客旅行购物的“必选品”之一。品种丰富、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不仅成了“带得走的文化符号”,更孕育了文旅产业“金”赛道。
那么,“小”文创是如何撬动“大 ”经济的呢?
在这个“万物皆可萌化”的时代,文创产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它们不仅让历史文物焕发新生,还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之买单,把对文化的认同感、对历史的好奇心,转化为日常可触碰的情感陪伴。尤其近年来,我国文创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国博物馆共推出4.3万个陈列展览,同比增长1.53%;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同比增长63.7%。这一数据的背后,正是文创产品从“小生意”走向“大产业”的生动写照。
文创产品以创意设计为桥梁,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需求紧密结合,既保留了文化IP的精神内核,又通过现代化、时尚化的表达方式,让文化变得可亲、可感、可消费。且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板块,它既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文化 IP 运营的关键载体,天然具备政策红利与市场潜力的双重优势。
从IP授权、创意设计、生产制造,到线上线下销售、社交媒体营销等,文创消费已然催生出一个日益庞大且分工精细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文创也正逐渐成为文旅消费的关键入口与流量引擎,一款爆款文创能够带火一个展览、激活一座博物馆,甚至能成为游客们的旅游动机。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为文创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AR、VR等新技术的应用,文创产品从实体向虚拟拓展,数字藏品、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文创产品开发和营销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部分产品陷入“同质化”困境、一些 IP 开发过度商业化等问题还亟需行业各方协同解决。
总的来说,文创产品的“出圈”不仅是一种商业现象,更是一场文化复兴与经济转型的共振。且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文创产业有望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消费板块、文旅板块等注入可持续增长动能。
注:本信息仅用于鹏华基金投资者教育宣传。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