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丝路明珠文旅兴
—— 喀什地区七十年文化旅游发展篇
今年1至7月,喀什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397.39万人次,同比增长20.29%;实现旅游收入304.67亿元,同比增长26.31%。一组文旅数据,映射出喀什地区文旅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也彰显着喀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喀什古城开城仪式。丁民 摄
长期以来,喀什地区文旅产业经历了从“资源沉睡”到“活力迸发”、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发展”的深刻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喀什地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践行“文化润疆”“旅游兴喀”战略,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系统谋划、全域布局,推动文旅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文脉铸魂厚植文旅根基
文化底蕴,是喀什地区文旅发展的“源头活水”。喀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与地域风情交织成其独特魅力。
其中,喀什古城是喀什地区灿烂文化的核心代表。走进喀什古城,土黄色土木结构民居错落排布,迷宫般的街巷串联起家家户户,雕花木门后藏着市井烟火,艾德莱斯绸在窗台上随风摇曳,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为守护这份珍贵文化遗产,2010年,喀什地区启动了总投资70.49亿元的喀什古城区改造工程,遵循“修旧如旧” 原则,对49083户传统民居逐一修缮加固,既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特色风貌,又配齐供水、供电、消防等现代设施。
2015年,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如今已成为游客沉浸式体验喀什文化的首选地——在土陶巴扎,游客可亲手参与土陶拉坯、绘制,感受国家级非遗的匠心;在百年老茶馆,一曲十二木卡姆弹唱搭配香浓茶香,让人瞬间融入当地生活。2025年“五一”假期,仅喀什市就接待游客127.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0%、30.84%。
游客在喀什古城网红街巷旅拍。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余思民 摄
莫尔寺遗址作为新疆最早的佛教遗址之一,见证着丝路文化的交融;盘橐城遗址化身班超纪念公园,诉说着东汉名将定远边陲的英雄故事;香妃园让游客在传说中触摸历史。
喀什地区的多元民俗更是文旅发展的宝贵财富。艾德莱斯绸的斑斓色彩、英吉沙小刀的精湛工艺、十二木卡姆的悠扬旋律、烤包子的诱人香气,都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目前,喀什地区拥有2项世界级、2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依托这些资源,各地积极打造特色体验地,让土陶制作、十二木卡姆表演、艾德莱斯绸制作等非遗成为吸引游客的“吸睛点”和带动增收的“增长点”。
文旅融合激活产业动能
从“文化资源”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到“深度体验”,喀什地区不断探索融合新路径,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升级、品牌培育,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
文旅融合成为喀什文旅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喀什地区注重品牌建设,打造“跟着演艺去旅行”“品着美食去旅行”等系列特色旅游品牌,推出“遇见喀什”“喀什之心”等旅游演艺精品项目,积极打造特色美食街区,让游客在欣赏演艺、品尝美食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喀什的历史和文化。
业态创新让文旅场景更丰富。喀什地区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乡村旅游、房车自驾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探寻这片热土。丰富的产品带动消费增长,过去三年,喀什累计接待游客突破9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47亿元,增速领跑全疆。
第三届新疆喀什“帕米尔之声”民族音乐节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活动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举办。(资料图)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汪玉珍 摄
品牌培育让喀什文旅更具辨识度。目前,喀什地区拥有3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余家4A级景区,形成了“5A引领、4A支撑”的景区格局。借助央视春晚分会场、环塔拉力赛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喀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17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旅品牌相继落地,文旅产业迸发全新活力。
8月17日,第十五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文旅产业对接会一举签下数十亿元合作大单,为喀什地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喀什古城与知名企业合作打造的实景沉浸式演艺项目,将进一步丰富夜游产品;景区停车场扩建、游客服务中心升级等项目,也为业态创新和品牌提升筑牢基础。
服务提质优化游客体验
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的坚实支撑。近年来,喀什地区从交通网络、服务设施及品质提升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让游客来得方便、游得舒心、玩得开心。
曾经,喀什地区航线稀少、铁路通行效率不高、景区道路条件较差;如今,立体交通体系使“一场说走就走的喀什旅行”成为现实。
航空方面,喀什徕宁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75条航线,形成覆盖广泛的空中走廊,让国内外游客都能便捷舒适地直抵喀什。今年8月6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较2024年提前30天达成该目标。
铁路方面,新开行的K4532次列车串联南疆铁路、青藏线、兰渝线三大干线,沿途经停阿克苏、库车、西宁等14个城市,游客可一路尽览丝路风情,轻松玩转多座名城。同时,Z6518次列车实现“夕发朝至”,将喀什至乌鲁木齐的运行时间缩短至11个半小时,游客在舒适的车厢中休息一夜便可抵达目的地,高效又省时。
公路建设同样成效显著,喀什地区现有路网总里程达3.62万公里,规模居全疆首位。其中,2800公里国省干线构成路网主骨架,3.34万公里农村公路实现全域覆盖,形成了“三环三横三纵三联通”的路网格局,游客无论自驾还是包车都可畅行无阻,深度体验喀什地区壮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在不断完善“硬设施”的同时,喀什地区也积极提升“软服务”。依托援疆机制,喀什地区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开展旅游推介,积极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链路,并常态化举办各类主题文旅活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的有机结合。
同时,喀什地区深入实施“旅游兴喀”战略,以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系统推进文旅设施与服务全面提升。通过推动喀什古城特色街区焕新升级、持续优化帕米尔旅游区服务能级,并建成投用一批游客中心与特色民宿,喀什地区实现了从硬件配套到体验场景的全方位提质。
站在新起点,喀什地区文旅发展的蓝图日益清晰。面向未来,喀什地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加强历史遗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文化传承方式,持续擦亮“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旅游品牌,全力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让更多游客感受喀什独特魅力,让这颗丝路明珠绽放更耀眼光彩。
来源: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昭淋
本文来自【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