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将军同行
李义忠
点击进入:第一节——第二十四节
二十五、将军调研浪卡子,风雪伴车路溜滑
卡若冰川冰雪山,羊卓雍措碧蓝天,
风雪一路伴车舞,浪卡兵站情意浓。
喧嚣一天的江孜县城,夜幕下明月高悬,银河中群星闪烁,星星点点的灯光把英雄城市打扮得更加璀璨。年楚河的浪花奏起欢乐的歌儿,把安宁、祥和、平安送进千家万户。
黄昏的河风轻轻溜进江孜城,此时,兵站还在接待着过往的军人和车队,停车场上柴油车发出沉闷的突突声;一辆军车的车灯照亮了停车场,保养、维修的战友们加班工作。
吉普车晓行夜宿,工作组的驾驶员们,借助灯光检查、维修、保养吉普车,准备着明天去征战雪山冰峰。
夜晚,江孜兵站卫生所的军医帮我开始了夜里的保健工作,先给首长们测血压、脉搏、体温,不忘给他们吸氧,晓行夜宿工作组成员都比较疲劳,晚间的巡视任务还是不能大意。
我习惯夜里先巡视了一圈,常规给首长吸一会儿氧,观察他们休息。
这两天工作有点累,途中康马兵站风雪侵袭,感觉口干舌燥、咽喉有点疼痛、头也昏沉好像受凉。吃了两片药就入睡,连军号声都没有吵醒我。
X秘书走到床前,推了推我,小李子怎么了?起床啦,今天首长离开日喀则军分区,去山南军分区的浪卡子县调研。我轻轻地揉揉双眼,用食指按压两边的太阳穴。没事!可能是受凉扁桃体也发炎了。X秘书赶紧说,可不能大意,服药了吗?昨晚就吃了的,可能药物的作用,睡着了呢。哦!那好嘛,早点治疗,你还有保健任务呢,可不能马虎!浪卡子县那儿海拔4500米,氧气和药品准备充足。好的!我会抓紧服药的。我一边回答秘书,一边晕乎乎地慢慢地过去洗漱。
王诚汉:小李子听说你也感冒了。我点点头,谢谢首长关心,没有大病用冷水洗一下再吃点药可能就好了。
年楚河的晨风吹入江孜城,寒意倍增。兵站的稀饭、馒头、豆腐乳开胃并补充了热量。我本能地裹了裹皮大衣,乘机将就着米汤服药。
王诚汉、张贵荣分别与日喀则军分区首长、江孜部队的各位领导话别,吉普车车队在兵站大门外一字排开,王诚汉、张贵荣在工作组成员陪同下走向吉普车,X秘书打开车门协助王诚汉登车,大家挥手再见。车队驶上307区道向年楚河的发源地,70多公里外的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宁金岗桑雪山。
年楚河流域是江孜县人口稠密的地方,车队经过年堆乡、车仁乡、龙马乡,工作组的吉普车穿行在拉轨岗日山谷中,拉轨岗日山横贯在浪卡子、江孜、仁布三县交界处,6000米以上的雪峰有10余座,是西藏中部的四大雪山之一。主峰乃钦康桑雪山(宁金岗沙峰)海拔7200多米,藏语称它为“夜叉神居住在高贵的雪山上”。
阳光下云雾缭绕的宁金抗沙雪峰,山体雄伟,危岩嵯峨,顶部尖锥突兀,形如鹰嘴,坡岭沟壑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冰川,据考证附近有冰川116多条,冰川面积达118.82平方公里,时常有冰雪出现崩塌。其中最著名、面积最大的一条冰川就是卡若拉冰川,属于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飘移后而形成的悬冰川,面积达9.4平方公里。也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同时还是浪卡子县和江孜县的分界线。
据说后来拍摄《红河谷》的电影,就是在这儿取的景,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一直延伸到了公路旁,成为自驾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卡若拉山口是浪卡子和江孜县之间公路上最高的垭口,海拔5042米,山口南面6600多米的卡鲁峰,是年楚河和羊卓雍措水系的分水岭。
虽然首长和工作组成员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反应,吉普车车队冒着风雪,在湿滑的冰雪路中前进,来到冰川脚下,工作组在此停车稍事休息,也顺便欣赏卡若拉冰川的尊容。我抓紧让大家吸点儿氧。雪山冰川、高寒、缺氧丝毫没有减轻大家观赏冰川的兴趣,工作组成员陪同王诚汉、张贵荣欣赏冰雪风景,L参谋乘机给大家拍照留影。
吉普车翻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看!羊卓雍措,又称牧区中的“上面碧玉湖”。吉普车驾驶员兴奋地介绍。远眺羊卓雍措,如一块跌落人间的巨大碧玉,在海拔4400多米的群山间铺展。据说它是数亿年地质变迁造就的堰塞湖,以不规则的轮廓切割着高原,638平方公里的湖面由无数湖汊与小湖泊串联起来,宛如蓝宝石项链散落山间。250公里蜿蜒的湖岸线勾勒出柔美的曲线,160亿立方米的碧绿湖水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深浅不一的蓝绿魔幻般变幻,藏语“碧玉湖”的美称愈发鲜活。
湖水含盐量极低,清澈得能看见水下20-30米处的卵石。湖水主要由雪山融水与高原降水补给,经墨曲缓缓注入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当风儿掀起时,湖面泛起细碎的波光,倒映着远处的雪山与低垂的云层,水天一色之间,湖心孤立的小岛恰似浮于空中的蓬莱仙境。岸边的牛羊群低头啃食枯萎牧草,不知名的飞鸟掠过水面,一溜儿野鸭划出一道道的涟漪,动静之间更显出圣湖的静谧与灵动。
吉普车沿湖岸缓缓而行,王诚汉将军始终将目光投向窗外,指节轻轻叩击着窗沿,仿佛在应和湖面的波光律动。当看到成群牛羊踏碎水中云影时,他忽然放缓呼吸,低声呢喃:“这般景致,比当年在地图上看到的坐标鲜活百倍啊……”说罢,他摘下墨镜,任凭高原的阳光洒在眼角的皱纹里,荡漾着孩童般的微笑。
行至一处湖湾处,几只赤麻鸭突然掠水而起,将军猛地前倾身体,手指追随着鸟群划出的弧线,喉间发出一声轻快的低笑:“看它们飞得多自在!”X秘书笑着递过水壶,他摆了摆手,目光依旧投向湖面:“不渴,你瞧这水色,绿得像块会呼吸的玉,连风都带着甜味。”话音未落,他忽然轻拍司机的肩膀:“慢点儿,让湖光山色多陪陪咱们。”
车过弯道时,一阵山风卷着经幡声掠过车边,将军扶了扶眼镜,望窗外远处雪峰流云,眼神渐渐深沉。良久,他转过身自言自语,好像是告诉我们:“当年翻雪山过草地,总想着何时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如今见这圣湖无恙,生灵自在,心里头啊,比喝了酥油茶、青稞酒还暖。”说罢,他将布帘完全拉开,任由带着湖水咸味的湖风溢入,脸上堆满了笑容,全然不见刚才的高原反应。
浪卡子县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断北麓,总面积7970平方公里。东面是措美县、西边是江孜县和康马县,北部隔雅鲁藏布江与拉萨市曲水县相望,南部与不丹王国以雪山为界,边境线长约25公里。打破了印象中浪卡子不是边境县的思维方式。
浪卡子县城就坐落在湖边,海拔4480米。浪卡子县吐蕃时期属“约茹”行政管辖,被赐名“羊卓康布晴不仁底阿玉”。据说“羊卓”意为“上方牧场”,“康晴”指“雪域”,“布仁”为“长毛牲畜”即“牦牛”别称,“底阿”为“五部”,“玉”为“之乡”。所以称为“雪域上方的牧场,养牦牛的五部之乡”。
关于吐蕃时期“羊卓康布晴不仁底阿玉”的神话:传说羊卓雍措是仙女化身,曾与念青唐古拉山结为夫妻,后因唐古拉山记忆复苏回到纳木措身边,羊卓悲泣之下纵身跃入天坑(浪卡子)化为湖泊,与念青唐古拉山、纳木措共同构成藏地神山圣湖。这些传说其实多为西藏先民代代口传逐渐丰富而来。
西藏和平解放后,朗格则宗和白地宗合并成立浪卡子县,所以人们也称“朗格则”,藏语称“白色鼻尖”。是藏南高原河谷缓冲湖泊区域,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紫外线强,冬春寒冷多大风,夏秋温凉多雨水,所以干湿季分明而昼夜温差较大。
浪卡子兵站是本次的食宿和调研地,兵站驻地浪卡子兵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地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平均海拔约450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多大风,最低气温可至零下20摄氏度,夏秋温凉多雨水,光照充足但无霜期仅有60天。紧邻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湖水湛蓝如蓝宝石,湖岸线蜿蜒,周边雪山林立,包括海拔7206米的宁金岗桑峰等6座6000米以上高峰,构成“雪山映圣湖”的壮丽景观。
兵站周边以自然景观为主,保持着高原特有的宁静与原始风貌,羊卓雍措作为高原内陆湖,盛产无鳞鱼和裂腹鱼,历史上兵站人员曾用扫把在浅水区扫鱼。夏季时,附近的油菜花海盛开,金色花田与蓝天白云、红白相间藏房藏式村落相辉映,具有高原特殊的田园风光与民族风情。
兵站同属于土坯铁皮房,围墙一样是土黄色的土坯合围而成,大门口“长期建藏、兵站为家”八个大字,凸显兵站官兵的雪域豪情。兵站就是雪域军人旅途中温馨的家。
兵站领导把工作组迎入兵站,在卫生所让首长们吸氧,休息一会儿。兵站领导趁着午饭的间歇汇报兵站情况。
作为拉萨通往日喀则、洛扎等战略方向的咽喉要道,兵站承担着过往部队指战员、汽车运输部队的物资运输、部分地方车辆等综合保障重任,是藏南地区军事交通网的关键节点。有时候每日车流量超百台次、接待人员逾上百人次,遇上老兵退伍、新兵入伍,达数百人次,高峰期停车场内军车、地方车辆首尾相接,官兵们需24小时轮班,在物资卸载、食宿保障和安排、应急补给、突发的车辆故障、人员高原病发作的救援处置。此外,物资储备需兼顾季节性(如冬季抗寒物资)与突发性(如救灾补给)等任务中连轴运转的难题。尽管常年面临高海拔、低氧压、强紫外线的恶劣环境,官兵们常“连轴转”状态坚守岗位,用高效保障筑牢雪域边关的后勤防线。
王成汉、张贵荣在兵站领导陪同下,看望兵站的官兵,此时,正是兵站的接待高峰期,兵站内人员挤满了停车场。兵站领导一边给首长介绍,同首长一起向工作中的战士们挥手表示慰问,有的战友停下来与首长握手。
在兵站食宿的官兵也把目光投向首长。王诚汉;我代表军区首长看望,同志们辛苦了!掌声在饭堂中响起,将军走到官兵中,与战友们一起用餐……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义忠:1972年12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56190部队和第三野战医院,解放军第41医院工作。多次参加军区医疗保健任务,到各军分区,各边防部队及边防哨所。常参加各边防部队进行抢救治疗工作。

作者:李义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