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太仓的大街小巷
经常会看到以人名命名的道路
在科教新城尤为密集
梅村路、文治路、
良辅路、子冈路、健雄路
……
不知你是否会好奇
这些道路是以谁的名字命名的?
为何要用人名来命名?
今天,小融来为你揭秘!
为何要用人名来命名道路?
1.纪念与传承
用人名命名道路是对其为国家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所作杰出贡献的永久纪念,让后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路名,潜移默化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与精神。
2.彰显城市底蕴与气质
太仓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文化气韵浓郁的江南城市,孕育出诸多名家俊彦,以这些名家的名字来命名道路,将他们的精神与风范镌刻在日常生活的纹理中,彰显地域历史的渊源与独特的城市记忆。
3.寓教于路,润物无声
以人物命名道路,路牌便成了城市里的“露天教科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行走在这些道路时,自然而然地引发人们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探索。
接下来
小融就带大家逛一逛
太仓5条
以人名命名的道路
PART 01


第一站来到梅村路,路名得名于明末清初太仓籍著名诗人吴伟业(号梅村),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其七言歌行语言工丽、章法多变,创“梅村体”,被尊为“娄东诗派”开山鼻祖。

吴伟业常以比兴的笔法,勾勒江南风韵,展现水乡闲适生活。今日梅村路两侧,住宅区错落有致,其间点缀着小游园,一派江南水乡风韵。下班路过或者周末购物,可以来太仓华发广场逛一逛,作为太仓城南重要商业载体,这里汇集餐饮与日用百货,逛累了还可以去2楼的书店点一杯咖啡、挑一本书,打发时间。

PART 02


与梅村路仅一街之隔的文治路,它环抱着天镜湖,是一条环境清幽的环形道路。路名源自近代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与国学大师唐文治,这位晚清进士,曾在民国时期任上海交大校长(即“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倡导中西融合、文理并重。唐文治一生三度归乡,在太仓力行新学,兴办学校,泽被深远。


有趣的是,唐文治在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视体育,而今的文治路及天镜湖公园,恰好成为市民晨练、慢跑、骑行、休憩的重要空间。清晨时分,沐晨风、赏湖景,沿着文治路绕天镜湖慢跑一圈,树影婆娑、波光粼粼,以运动开启活力的一天,正是对唐文治先生教育理念的生动延续。



PART 03


良辅路西起太昆交界,东至文治路,是太仓市区路长较长的道路之一,因纪念明代音乐大师魏良辅而得名。魏良辅曾寓居太仓南码头,在此融汇南曲精华,创制细腻婉转的“水磨调”,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

今日,开拓创新与融会贯通依旧是良辅路的代名词,路旁的太仓市良辅中学,将创新精神根植于下一代,为城市未来发展培育人才;沿线的太仓市科技产业园,正吸引嘉昆太三地创新要素在此交汇、融合与升华。良辅路不仅仅是地理纽带,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象征,嘉昆太正共谱一曲古今辉映、精细协作的新版“水磨调”,历史文脉激发强劲的时代动能。

PART 04


子冈路因纪念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琢玉工艺家、雕刻家陆子冈而得名。陆子冈琢玉技艺高超绝伦,可谓巧夺天工。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名字镌刻在珠宝玉器上的工匠,所以“子冈”二字也成了中国最早的珠宝品牌logo。
再说回子冈路,其承载的城市功能十分丰富:东段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聚集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科创先锋;中段为天镜湖商业广场,菜场、超市、影院等便民设施齐全;向西则可达黄姑塘生态湿地,园内植被丰茂,是太仓人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一条仅1.6千米的道路,生态、学术、市井烟火在这里和谐并存。


PART 05


健雄路横贯科教新城,是太仓南部重要交通干道。其得名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健雄博士,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曾验证宇称不守恒定律,成就斐然。


太仓这片热土滋养了吴健雄坚韧、谦逊、创新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依旧激励着太仓人向未来探索。健雄路两侧,产业园、科研平台与教育资源汇聚,包括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太仓市大学生创业园,莘莘学子在此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引领城市迈向未来。

你还知道太仓哪些
与名人相关的道路?
快来评论区给大家科普!
融媒记者:郑天赐 唐倩 文/图 刘嘉瑶/图 实习生:潘戴钰
融媒编辑:郑天赐 唐倩 实习生:黄楠胡
校对:欧阳孙晶
责任编审:顾怡 徐静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