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子璇)一个人、一袋馒头、十斤水,带着帐篷、登山包,划着浆板,45岁的武冰从淮河入海口扁担港出发,计划2个月划完千里淮河。“每年我给自己安排了一项挑战,也是想感受沿途的风景,换换心情。”为保证电量,武冰回完信息就关机,每天划行约12小时,现代快报记者联系多次完成此次采访。
武冰是盐城人,定居南京,创业打拼多年。三年前,他划行了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到北京,花了4个月。当时,他生意场受挫,很多事情焦头烂额,便想着挑战自己,也好在山水之间找到自己的初心。“那趟旅程收获太大了,重新思考得失做法,把自己的情绪都调整过来了,明白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武冰说。
这次行程的起点是从射阳扁担港,也就是淮河入海口,终点到河南桐柏县淮源镇,武冰看了一下地图,有1000公里。
8月5日,拿着家人给他准备的包子馒头,出发了,每天划行约12小时,晚上就靠岸休整。遇到荒无人烟的路段,他就拆开装备,河边露营,每天很累,上岸没一会就能睡着,第二天凌晨四五点起床接着出发。接到记者电话时,他到了安徽五河,正计划上岸休整,到宾馆充电,买干粮。他声音亢奋,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一路的见闻。
“不知是否由于风向水流的原因,这次划行速度比三年前慢了点,过淮安市洪泽湖时,打气的管子丢了,在原地等了3天快递。”武冰告诉记者,也正是这次突发情况,让他遇到了暖心的人和事。
在洪泽蒋坝,骑友朱玲玉路过,在岸上和他打着招呼,互相加油打气,聊了会后,朱玲玉邀请他上岸,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介绍洪泽文化。蒋坝鱼圆、龙虾、小鱼锅贴……武冰说,这一路遇到的人,让他的旅程更加丰满,也让他难忘。
“淮河沿路鲜有人烟,风景更加原始,也更加生态化。”这一路,他说得轻描淡写,记者却在视频里看到了他晒伤的臂膀。他告诉记者,安全这一块风险不大,但是到了正午确实相当晒,雨天反而划得更舒服。也有人建议他可以用电动船,他说,这样就没有本身的意义了。
“人生可以酷一点。”武冰说,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坚持持久地做下去,一定会成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