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沟,阿勒泰独有的美景
文\马晓春
“你可曾来康乐做过客,那儿的石头会唱歌,你可曾来康乐做过客,我从油菜花飘香的田野飞过,我放飞彩霞满天的云朵,我醉倒在太子山边的村落,深情唱着竹子沟的歌,我忘不了你啊,你也忘不了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这首歌里,邂逅了辛弃疾祖籍地竹子沟的阿勒泰之美。

从八松乡药水峡乘车进入色彩斑斓、远山含黛的云端丝路旅游大通道,只见雪山、草甸、森林、河流、农田被金丝带串联……站在观景台上远望,鸣鹿水库恰似一面面镜子镶嵌在万顷碧波之间。穿过鸣鹿乡拔子沟村,朝着太子山脉白石山深处走去,便到达了森林、草山覆盖率达95%的3A级竹子沟景区。

景区海拔2300多米,地形地貌独特,植物资源丰富,夏日平均气温不过23℃,草坡、阴坡、半阴坡多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接壤处有3000亩左右山花烂漫的高山草甸。放眼望去,绿草山丘、茂林、小桥流水,骏马驰骋、牛羊成群,如诗如画的美景映入眼帘。排队坐上电瓶车,行驶在绿茵草地间一条条橙色、绿色的硬化便道上,迎面一阵夏风缓缓吹来,露营地、滑草区、花海区、松林生态区、休闲竹屋及水溪水趣、水磨水车等尽收眼底。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按司春之神东方青帝的约定,竹子应遵守青帝之意,一生只能开一次花,开花之时也就是它的死亡之期。有一年秋,东方青帝受司秋之神西方白帝之邀,西游赴会,行至竹子沟上空,时值深秋,见被誉为“花中四君子”的竹子竟然不守约定,违背青帝旨意,私自开花,青帝大怒,怨其失信,有辱君子之风,便挥指一弹,一道黑光乍现,竹林顿时枯萎,从此竹子沟便没有了竹子。其实,当时,竹子看到金秋时节,此地百姓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万姓胪欢,共庆丰收,忍不住心中喜悦,顿时心花怒放,异常兴奋,就破例在这百花凋谢的金秋时节欣然开花,谁知无端遭此横祸,永远地枯萎在这块幽美的山谷之中了。从此,那片美丽的竹林便消失殆尽,如今,再也看不到那片与民同欢的竹林了,纵然没有了竹子,乡民感怀竹子的名节,依然亲切地称为竹子沟。

左侧山坡成片的森林光影斑驳,雪山蓝天、流水潺潺……太美了,我决定徒步品味峡山溪水和万顷绿园,享受大自然美妙的视觉盛宴。穿行于造型独特的人工湖边,那波光粼粼的湖心,映衬着蓝天白云。蜿蜒曲折、水清如镜的溪流通往沟内,潺潺流淌声悦耳,碧波荡漾映天光。造型各异的小桥与水面上的倒影相互交错,古朴的水磨坊石砌墙面上爬满了青苔,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听闻每周六傍晚,在人工湖边旁边稻草人造型的舞台上举办充满乡村激情的音乐会,将现代音乐融入旖旎的自然景观,用美景和歌声治愈疲惫的身心。儿童乐园镶嵌在河岸与绿荫之间,玩滑梯的、荡秋千的、跳蹦蹦床的,还有嬉溪水的、捉蝴蝶的孩子们的笑声不断。我也像孩子般荡起了秋千,在晃动中回味儿时的快乐。露营品茶闲聊的、吃火锅烧烤的,人们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感受着心灵的放松。

忽然,一道亮色映入眼帘,异国蓝眸金发的深邃美女,出现在竹子沟小吃摊前。英语里夹杂着含混的汉语,散发着中东特有的气息。是她!从埃及远嫁到康乐的胡鲁德,竹子沟的宣传者,引得游客纷纷驻足。竹子沟里不见一根竹子,却有洋媳妇带火旅游这般奇事。她是竹子沟里的丁香姑娘,说笑间治愈了游人的疲意,使灵魂得以在安歇,为这幅迷人的山水画卷,添上了极为美妙的一笔。

右侧那辽阔的草山宛如一块由天工织就的巨大绿色毛毯,行走其上,那种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感觉美妙至极。在绿草与蓝天的相接之处,牛羊相互追逐嬉戏,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斜戴着草帽的稻草人屹立于草山之中,以一种奇异的生命力展现出独特的美感。竹子沟如同丁香般的姑娘们策马驰骋于绿油油的草甸之上,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感受阳光与空气的润泽和温暖,一幅壮美独秀的高原牧场图便展现在眼前。五彩斑斓的云霞,似乎让人觉得在一呼一吸间就能触碰到天空的尽头。山峦云雾迷蒙,小溪流水淙淙…… 由各种颜色构成的素材,使你仿若置身于一个庞大的、充满生机的调色板之中。

放眼之处尽是梦境,回眸之际怦然心醉。各种各样无名的花儿在其间盛开,广阔的草甸上牛羊悠然自得,骏马肆意撒欢。人与自然于此完美交融,用心去体会,能看到诸多事物,产生诸多想法……从此,香巴拉不再遥远,花儿故乡就在眼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躺在青山绿水间,深吸一口这绿野清风,仰望皑皑雪山,用心聆听自然的音符,惬意地尽享大自然美妙的视觉盛宴!

竹子沟是甘肃的“新疆阿勒泰”,是草原与森林相逢之所。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男人的雄姿英发、女人的妩媚多情,以及与天地融合而成的壮美画卷。人间为何物?不过是在风月的怀抱里,觅得一方心灵的净土,使心灵得到治愈,让灵魂得以栖息,令生命得以绽放。
作者简介
马晓春,东乡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方志出版社志鉴编纂专家,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西藏拉萨市作家协会会员,临夏州文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临夏州作家协会理事,《暮雪诗刊》执行主编,《诗文化》签约作家,康乐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康乐县作家协会主席。
先后在中国作家库、中诗网、学习强国、《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民主协商报》《民族日报》、中国文化旅游网、《甘肃诗歌》《拉萨河》《甘肃文史》《甘肃史志》等,发表散文、诗歌、新闻9300多篇(件),其中有40多篇散文诗歌获“魅力临夏·良恒杯”全国少数民族散文大赛优秀奖,“遵义杯”中国最美游记第五届文学大赛作品奖,吉林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优秀奖,第二至第四届“六世情歌杯”仓央嘉措国际诗歌仓央体优秀诗人奖和实力诗人奖。主编《康乐县志(1986--2005)》《康乐年鉴》8部,编辑《稼轩祖籍 人文康乐--2023辛弃疾学术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等,编审志书年鉴和行业志鉴15部。 著有《划过指尖的流年》等诗文集4部,主编《康乐》刊物8期。作品入选《炊烟飘过的记忆》《再论中国花儿》《甘肃历史学术研究论丛》《流年絮语.当代唯美作品选》《花儿艺术人生》《河州记忆》《印象临夏》等。
特别声明: 1.本平台发布的所有文章、资讯、包括图片,其观点、结论、内容及数据均属作者(包括供稿者)个人意见和表达,与本平台无关。本平台对其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读者请自行核实并谨慎参考。 2.本平台内容文章旨在宣传文化旅游,并辅以其它相关资讯,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部分数据、内容及图片或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由于条件所限,除原创外,所转载文章大多已获转载许可,部分在转载之前无法及时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