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城市的肌理之间,那些被冠以“老街”之名的地方,像一帧帧老照片,在时光里静静铺展。它们是地理意义上的街巷,也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念想容器。
驻马店名字的源头
老街的根,深扎在“驻马铺”的过往里,这里是驻马店名字的源头,是古驿道上曾经马蹄声碎、人声鼎沸的所在。
近日,在驿城区老街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近距离了解了老街的文化根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市区乐山大道南段的古道还未舒展,狭窄的路面上,车马碾过的痕迹与雨天的泥泞交织,百姓只能沿着路边艰难穿行。练江大道与乐山大道交叉口西南角茵悦世家小区的位置,曾是驿站的核心——大门朝东迎着古道,北边三间正房、西边三间厢房,南侧是马棚,骡马的嘶鸣与信使的吆喝曾是这里的日常。
驿站的功能褪去后,这里的故事并未中断。它变身办公用房后不久被一位杜姓老板改成茶馆,茶香袅袅中不知听了多少市井闲谈。后来,又成了一家私立烟厂,直到老板跑路,几经辗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拆毁。但这片土地的“公共属性”从未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了政府办公地,老街乡政府(如今的老街街道)曾在此扎根,继续见证时代的变迁。
明代李本固的《明万历汝南志》中,确山县32个村名录里有“驻马店”,20个急递铺中“驻马铺”赫然在列。回溯更远,元代起,官府便在此设驿站,为过往官吏、信使提供食宿与车马。明成化十年(1474年),崇简王就藩汝宁,在苎麻村(今老街)建庄设驿铺,因“苎麻”谐音改称“驻马店”。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确山知县孙京在此“盖厅房三大间,厢房三间,门楼一间”,专供往来上司、差役歇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京汉铁路通车,火车站周边兴起新城区,“驻马店”的名字被赋予新地,而最初的发源地,成为人们口中的“老街”——一个承载着记忆的称谓,就此流传。
“驻马店老街村原名苎麻村的历史悠久,当时是一个不满两百户的村庄,因周围数十里以种植苎麻而得名。隋、唐、五代时,朗陵改为郎山,(也就是如今的确山),但苎麻村一直存在,并属于其管辖。”文化中心工作人员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苎麻村的居民逐渐成为驻马店老街村的核心住民。由于历史变迁,安姓和张姓两大家族在老街村人数最多。没修京广铁路前,老街村跟安楼村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安楼村安氏与老街村安氏同属一个安氏家族。
守护老街的练江寨
若说“驻马铺”是老街的“源”,那“练江寨”便是老街的“盾”。过去的老街,安卧在练江寨的怀抱里,这座寨墙是乱世中百姓对安宁的渴望,是乡绅贤达与民众同心协力的见证。
一些老人仍能清晰勾勒出寨墙的轮廓:北门在乐山大道与练江大道交叉口北侧、朱氏河南侧,西门守在朱氏河东侧,东门位于练江大道与风光路交叉口东南角,而南门作为正门,静静依偎在练江河北侧,宛如一道天然屏障,北门与东西门内侧还建有庙宇,烟火缭绕中,藏着人们对平安的祈愿。
练江寨的修筑,始于清咸丰年间的动荡时期。彼时农民起义频发,社会不安,当地豪绅与贤达商议筑寨自保。大户捐钱献粮,举人安增负责募捐,贡生夏运峰督工,确山北七、北五两保的千余名民工齐聚老街,搭棚建灶,一场守护家园的工程就此展开。
筑寨过程中,还曾上演过一段“巡抚断案”的趣闻。大全庄富户张某家有70余顷地,在确山和驻马店都有宅院,粮仓设在老街,却以“确山有住房”为由,拒绝出钱出粮。众人无奈,决定开工时“智取”——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筑寨动工当日,乡绅打开张某的粮仓,将粮食分与民工。张某怒而告至确山知县,知县却批他“无事生非,为人不义,自食其果”;他不服上诉汝宁府,府台斥其“看财奴,胡不为善事耶”;再告至省城巡抚衙门,还想行贿,巡抚见被告皆是戴红顶、着蓝衫的乡绅,便知原委,怒斥张某:“为富不仁惹民愤,抢粮事小,若逼反百姓,你性命难保!”最终,张某挨了20嘴巴,行贿的钱也被充作筑寨经费。这场风波过后,练江寨于同治元年(1862年)顺利竣工。
“前方那排小红楼的位置就是延禧寺的位置。”记者在朱氏桥采访时,驿城区老街街道的负责人站在朱氏桥上指着前方的房屋说,延禧寺位于朱氏桥西北角,是一座始建于宋丁丑年的古寺。延禧寺是驻马店市历史悠久的古刹,创建于宋代,以供奉大肚弥勒佛而闻名,并得到多位皇帝的认可与支持。最初名为弥勒院,以供奉大肚能容的弥勒佛为主。

圈处是当年延禧寺的位置
如今,练江寨的寨门早已在岁月中消散,延禧寺也不复存在,但它曾守护的老街依然鲜活。
过往的活化石
在驻马店老街的历史长卷中,若说“驻马铺”是源头,“练江寨”是屏障,那“朱氏桥”便是串联起过往与当下的一枚活化石。当多数古迹已在岁月流转中消散无踪时,这座横跨朱氏河的桥梁,成了老街历史最沉默也最坚定的见证者。
原来的朱氏桥位于老街西门,修筑于明成化年间。原为砖石结构,净跨5.3米,宽4.75米,高6米。朱氏桥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并立碑纪念。后来又在原址上改建了几次。现在位于老街西侧,朱氏河与练江大道交叉口,如今处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显得很不起眼。
只是这“朱氏桥”之名何来?建于何时?史料也无记载。我市的一些专家从老街的历史脉络中寻到一丝线索:明崇简王朱见泽曾在老街建庄,或许此桥便是他在位时所修,故取其姓氏为名。
让人遐想的是桥周边的热闹。据《驿城区志》记载,朱氏桥西北不远处曾有延禧寺,香火鼎盛数百年,直至1927年被毁;桥西侧路北还有马神庙,传说是历代武官祭马之处,虽不知建于何时,却一直矗立到194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留有庙基、拴马石等遗迹。不难想象,当年练江寨西门外,桥上车马穿梭,寺里钟声悠扬,庙前香火缭绕,朱氏桥作为连接寨内寨外的通道,是何等的人声鼎沸。
眼下,朱氏河经过治理也换了新容,而朱氏桥,会继续站在河边,看河水悠悠,看两岸变迁。它见过古代驿道的马蹄,听过练江寨的夯土声,如今又迎接着现代城市的车水马龙——这座桥,早已不是简单的通行设施,而是老街历史的“活档案”,是驻马店人触摸过往的一把钥匙。只要它还在,老街的故事就永远有处可寻,那段沉淀在时光里的岁月,就不会真正远去。
街道美丽蜕变
初秋的风,带着恰到好处的清爽,拂过驿城区老街街道的每一条街巷。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天空显得格外澄澈高远。

如今辖区风景如画
漫步其间,目光所及皆是令人舒心的景致——拔地而起的高楼勾勒出利落的天际线,曾经略显斑驳的老旧小区换上了“新衣裳”。街头巷尾洁净如新,路边的垃圾桶摆放整齐,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待到傍晚降临,美轮美奂的夜景与白日里的宁静形成巧妙的呼应,既保留着老街独有的温情,又透着蓬勃的发展气息,将驿城的夜晚装扮得格外妖娆。
如今的老街,不仅有历史的厚度,更有生活的温度,一幅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正在这里生动铺展,让每一个生活在此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红利,也对未来充满了更美的期待。
(高琳琳 文/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