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宣城这座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城市,不仅是区域内举足轻重的旅游胜地,更承载着千年历史沉淀的厚重。安徽宣城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足迹到唐宋文人的笔墨留香,再到近代的风云故事,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城中散落的古桥、庙宇、祠堂,每一处都藏着光阴的故事,但凡踏足过的旅人,总会被它那份不事张扬的古韵所打动,在记忆里留下悠长的回响。

前阵子,我和朋友相约探秘皖南,驱车行驶在旌德县的山水之间。沿途是层层叠叠的茶园和粉墙黛瓦的村落,正当我们沉醉在这份田园诗意中时,一座矗立在山岗上的古塔突然闯入视线。它在苍翠的林木间拔地而起,塔身虽蒙着岁月的尘埃,却依旧透着一股沉稳的气势,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望着这片土地的变迁。这份突如其来的遇见,瞬间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当即决定停车一探究竟。

沿着蜿蜒的小径走近,才看清塔身上的题刻——“表灵塔”。打听后得知,这里是旌德县兴隆乡大礼村,而这座古塔,别看它静静矗立在乡野间,来头可不小:它是一座八角七级的楼阁式砖塔,通高约45米,塔身中空,每层之间以木质楼板相隔,原本还有木制扶梯可供游人登顶远眺,想象着当年登塔时,凭栏俯瞰田园村落、远眺群山连绵的景象,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只可惜我们到访时,古塔出于保护需要暂不对外开放,未免有些遗憾。

翻阅当地的资料,才知道表灵塔的建造颇费周折:它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历时整整七年才在公元1754年竣工,算下来,如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三百年间,它经历过风雨侵蚀,见证过时代更迭,却始终稳稳地站立在这里,这份坚韧本身,就是一段值得细品的故事。

关于建塔的缘由,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兴隆乡有一族旺族,请了风水名家来勘测地形,先生说大礼村形似一条顺水而下的木排,若不加以“固定”,族中财源恐会随水外流。于是,族人便决定建造这座塔,将其比作一根“排篙”,牢牢“撑住”这“木排”形的村落,祈求家族基业千秋不朽、历经风雨而根基不移。这充满生活智慧与美好愿景的传说,更为古塔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更值得一提的是,表灵塔不仅是皖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更是安徽省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说明它在历史、建筑、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它的砖雕工艺、结构设计,都凝结着清代工匠的巧思,是研究当地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

不过,或许是因为地处相对偏僻的乡村,表灵塔的名气远不如那些声名在外的古迹。若不是我们自驾时偶然路过,恐怕也会与它擦肩而过。别说外地游客鲜少知晓,就连不少宣城本地人,可能都未必听说过这座藏在乡野间的古塔。

但也正因如此,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包装,表灵塔依然保留着它原本的古朴模样:斑驳的塔身爬满藤蔓,塔基旁杂草丛生却更显沧桑,阳光穿过枝叶洒在塔身上,光影交错间,仿佛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这份未经雕琢的原始韵味,成了我们这次皖南之行中最意外的惊喜,让我们在喧嚣之外,寻得了一份与历史独处的宁静。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也想来看看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