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路过湖头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则有关越王勾践的流传,而这则流传的出处摘自《仙居县志》和《仙居地名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说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两国大军遭遇在浙东南大山的一个盆地里,发生一场惨烈战斗,最终越王勾践落败,单身匹马逃走,沿途经过的17公里,就是现今越王古道的长度。



越王古道位于今台州、丽水的交界。故事发生的起点,始于丽水缙云县的塘孔村,终于台州仙居的湖头村。缙云境内有座山峰叫越王山,山上建有越王殿,供奉的就是越王勾践神像,殿前有一水池,四季不竭,谓之饮马池,附近的村庄叫越王山村。越王阵兵的地方在越陈(阵)村附近,山谷盆地,一马平川,方圆近10平方公里,自古是屯兵之地,村里至今还有点将台、招兵堂、钱库大殿等相关的遗迹。



越陈往东,有一条羊肠小道称越爬(缙云读音婆)坪,说越王兵败后逃至此岭,手脚并用攀爬而过。过了越爬坪,便到了麻田村,此地自古有种植桑、麻的传统,越王勾践逃跑至此,见追兵跟得紧,便钻进了密密丛丛的络麻田里躲避,从而得名,如今的麻田还是满山的桑椹树。越王山、越陈、麻田现被整合到了塘孔村,成了其治下的自然村。
麻 田




过麻田便是仙居境,与麻田同理,越王勾践躲藏过的岩石就叫叶岩头(仙居口音叶同隐),再往东二三里就是黄寮了(黄音同王)自然传说是越王勾践曾短暂休息过的地方。此时,跟随越王的白马隐入山林,此山就成了白马山,白马所经的溪坑叫白马经坑(今名金坑);越王上马的地方叫上马(上麻)、下马的地方叫下马(下麻),骑马走过的那道岭叫白马岭,岭头叫白马垄,匆忙之中掉了马鞭的地方叫马鞭头,拴马的地方叫前庄(桩),当地出产的茶叶叫白马茶。为祭祀白马,村民还专门建了白马殿,称白马为将军。



故事到此也就结束了。吴越之争公元前之事,距今也该2500多年了吧,除了《仙居县志》、《仙居地名志》,也没有其他的资料,文物等史实来定论越王勾践来过越王古道,质疑声从来就未曾停歇。沿线的村庄,祖上开山立根也就几百年的历史,凑巧也罢,祖上谁的主意也罢,越王古道真正需要的是外界的目光。文化繁荣,是古道繁荣的根基,村民才安居乐业,长盛久安。



坐落在白马山的叶岩头,位置很特殊,向东向西各8公里多点,恰好是越王古道的中段,越王古道地标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归属有过变迁,今属仙居县湫山乡。以石块、木头、黄泥、灰瓦结庐,依山势层叠,祖上有出过重要的文化名人,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民居风格,山谷、梯田、水韵、盘山公路,是个打卡的好地方。



门楼下,是远古的一种建筑特色,石道长而倾斜,石墙高耸。至于它的作用,为防御或是其他,只有查过资料才能知晓,叶岩头的门楼下,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可以想象。村里的青壮劳力去了远方,老人依然席坐在门楼下的阶梯上,相互攀谈,或许也是一种幸福的落寞,亲情回归的渴盼。阶梯上落下一瓣花,我也行至门楼下,听村里的艺人在此卖力传诵着古时的民谣。

平头沿



叶岩头的村名背景是一片白马茶叶,无论敬过谁,茶香与越王的故事是待客之道。村西的那棵古樟树已经站了好久,有无数双手抚摸过它的周身,触碰了它的灵魂。山间的梯田荒废了不少,更少的油菜花还在那个季节。越王古道等着我的脚步经过。


前 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