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84年,日本国迁都长冈京,平城京逐渐被遗忘,大部分土地变成农田。江户时代末期,北浦定政对平城京遗址进行调查和测量,并且完成《平城宫大内里迹坪割之图》,正式拉开平城京和平城宫研究的序幕——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明治时期,在北浦定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野贞发表《平城京及大内里考》。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当地居民棚田嘉十郎全力推动平城宫遗址保护工作。1922年,平城宫遗址第二次大极殿和朝堂院推测地点被列为国家指定特别史迹。
2025年4月16日上午,游览完平城宫遗址公园,我来到旁边的平城宫咨询馆。这里位于朱雀门广场的东侧,通过建筑模型、情景复原、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等,依次向大家展示现在的平城宫遗址、当时的平城宫景象、往昔生活、穿越时光。
1.现在的平城宫遗址
从1998年起,开始建设平城宫遗址公园,先后复原朱雀门、朝堂院、大极门、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极殿等建筑。1998年12月2日,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分,平城宫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当时的平城宫景象
在展厅的通道上,复原了朱雀大路的情景,两侧是匆忙赶路的行人,尽头是卫士守护的朱雀门。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1200多年前的平城京。
平城京是日本奈良时代(710—784)的都城,仿照中国唐代长安城建造,整体布局呈方正的棋盘状,以朱雀大路为中轴线分为左京与右京,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8公里。在城内北侧中央,设有平城宫,乃天皇居所。
3.往昔生活
在展厅的中央,按照1:5的比例,复原了第一次大极殿的结构模型。周围的互动区,通过各种游戏,可以体验古代建筑斗拱、铺设瓦片、制作木简文书等活动。
当时,在平城京的居民大约有两万人,从高级官吏到普通杂工,基本都与国家事务有关。道路宽阔,住宅林立,家家户户都有水井。市集是城内最热闹的地方,采取东市和西市轮流开市的方式,上半个月在东市,下半个月在西市。
4.穿越时光
从1959年起,正式启动平城京的科学考古工作,持续至今,还在继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消失于历史中的平城京,逐渐从泥土里露出本色。
平城京的大部分建筑为“掘立柱式”,在地面挖洞,再插入柱子,屋顶不用瓦,覆盖桧树皮。在重要的建筑中,会使用“柱础式”,仅见于宫门、大极殿、朝堂、官署、寺院等公共的象征性建筑。屋顶装饰轩瓦,以莲花纹为主,受到中国唐代建筑的影响。
在平城京内,住宅的大小和建筑的规模,可以体现居住者的身份和地位。1986年,在今奈良市政府西侧,发现长屋王邸宅遗址,反映皇族的生活水平,有平城宫内里正殿级别的建筑物和双堂遗迹。在出土的6.5万件木简上,有“长屋亲王”和“长屋皇宫”等字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瓦片分布情况,确定平城京内有26座寺院。其中,对药师寺的考古工作开展最多,复原金堂、西塔、中门等建筑的样貌,并且发现这里的部分建筑是从藤原京移建而来。
这里陈列着平城京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都有明确的发现地点和时间等基本信息,包括陶器、瓷器、三彩器、铜镜、木简、漆器、人形木片、金属制品等。既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宗教活动器物,还有珍贵历史文献,琳琅满目,内容丰富。
在展览的结尾处,可以看到三种重要的钱币:和铜元年(708年)初铸的“和同开珎”、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初铸的“万年通宝”、天平神护元年(765年)初铸的“神功开宝”。中国的钱币形态,中国的书法文字,可见当时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推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