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任凯
近日,“鲁迅夹烟”的墙画被投诉,投诉理由是墙画中“鲁迅抽烟”的行为会误导青少年。投诉人孙女士是一名控烟志愿者,她认为该画的原作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还有误导之嫌,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8月25日,绍兴市文旅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都表示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旅游的一张名片,要求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
抛开这位控烟志愿者的身份、立场,就看她给出的理由——“鲁迅夹烟”的墙画有误导青少年之嫌,青少年的辨识力真有想象中那么差吗?网上有一条高赞的网友留言,大意是,不思上进的人不会因为鲁迅先生而苦读,不抽烟的人也不会因为鲁迅先生的这幅画而抽烟。管不住自己,家人朋友也没有尽到劝诫义务,把抽烟简单地归因于外部大环境,这是一种甩锅思维。因为鲁迅先生夹烟的墙画,而迁怒于此,不顾真实的历史背景和鲁迅先生的历史形象,扣上一个误导青少年的帽子,这口大锅,鲁迅先生背不动。
随着公共卫生理念的普及,控烟也是近些年才有的概念,用现在的标准去审视历史人物,多少有点不合情理。孙女士是控烟志愿者,但控烟讲究的是科学,讲究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上纲上线,以“控烟”的“正确”引发网络关注,借舆论的压力向有关部门施压,有强人所难、浪费行政资源、徒耗公共资源的嫌疑。
好在,绍兴文旅没有被投诉“惊到”,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也给各地文旅提了个醒,面对各类投诉,不能不加辨别地照单全收,也要充分论证,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对历史细节和历史人物抱有敬畏之心,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当然。宣传“控烟”理念没错,但尊重常识、尊重历史真实,也很重要。
绍兴文旅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持电话,如此看来,孙女士的“好意”绝大多数网友并没有看好。相信群众基本的辨识力,一面墙画,跟宣传“控烟”产生不了多大的抵牾,控烟志愿者也没必要谈“烟”色变。鲁迅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符号,还是不要让他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吧。
(来源:纵览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