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从贵州惠水县驱车直达昆明,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不断变化,那种高山密林阴雨天的压迫感逐渐远去,山势变得平缓,山顶变成了风化的岩石,与贵州的密林相比,显得开阔了许多,阳光照射下群山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想起昨夜雨中赶路狼狈,恍如前世。和老天爷相比,我们还是太渺小了,所以老老实实地,在天黑以前先选择了一家在昆明湖旁边的维也纳酒店入住。
以前来昆明都是跟着团队,入住后首先想到的是花卉市场,以前旅行社在送团前,会将我们放在市场选花,但现在快递发达的情况下,旅游带纪念品早已不流行了,我们去花卉市场只是想转转,因为从导航上看与酒店不远,可惜花卉市场前的道路在施工,堵车堵得人心发慌,于是改变计划到昆明老街,从酒店的简介上看到这里的小吃不错,解决晚餐问题,米线我已经吃过,当时坐上出租,让司机拉到最著名的店吃米线,所以店在哪里没有记住,但米线是吃过了,这次想到老街吃点小吃。
而我其实还有一点小心思,那就是想碰碰运气,能不能找一点邑人刘荫枢在昆明的踪迹。
康熙四十二年,因为被弹劾丢官的刘荫枢,已经在老家韩城闲居三年,这一次康熙皇帝到西安,得到风声的刘荫枢到潼关拦驾,康熙帝对这位当年在京城当差的刘大胡子印象很深,所以带他到行营一叙,随后刘荫枢便赴云南按察使任当差。后又在提拔广东布政使时被总督保荐,改任云南布政使,他在昆明还是留下许多踪迹的。当年韩城编写《刘荫枢集》时,我有幸参与过,了解一些刘荫枢在昆明的事迹,但一直没有机会实地求证,我想老街应该有按察使和布政使司吧?
《清史稿》刘荫枢传中关于他在云南的记载如下:“四十二年,圣祖西巡,荫枢迎驾潼关,上识之,召对称旨,复授云南按察使。四十五年,迁广东布政使。总督贝和诺称其清廉勤慎,士民爱戴,云南布政使缺员,请以荫枢调补,上从之。荫枢督濬昆明湖,筑六河岸闸。会夏旱,发粟平粜,祷于五华山,得雨,民大悦。”应该是政绩突出,从云南布政使升迁为贵州巡抚。他撰写的《重修慧光寺碑记》、《重修贡院碑记》等碑文,也为我们了解他在云南任职期间的足迹提供了线索。
虽然来之前也简单做了攻略,准备到刘荫曾在工作的云南按察使和布政使司门打卡,奈何对于昆明实在不熟悉,网上关于云南布政使司衙门的位置变迁实在没有搞清楚,只记得好像现在是什么银行,晚上到老街的人实在太多,坐了一天车精神也不太好,瞎转到一处小吃聚集的地方,吃了一份羊肉,对当地不熟悉的美食没有去品尝,害怕肠胃接受不了,而几个人吃完饭竟然还走散了。于是寻找布政使司旧址的热情也不复存在。
在一处表演小戏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台上的戏文一句也没听懂,离得有点远,人又多,特别许多大妈在拍照,我是见人多的地方就进,结果迷失了方向,只好打开导航,从一条街道上走了出来,回头一看,文明街,这个名字起得好,老街之行不了了之。
看介绍说昆明老街有当年的云贵总督府,没有找见,找到一个大院,好像是昆明市长的家,非常气派,可能时间久远,自己想找的按察使和布政使旧址都没有找到。刘荫枢从云南调任贵州巡抚,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所以当地关于刘荫枢的传说,大都是集中在贵州巡抚任上,贵阳甲秀桥附近的龙门书院,是刘荫枢在贵州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韩城人寻找刘荫枢的必到景点。但昆明显然没有这样的打卡地,《重修贡院碑记》所记载的贡院,好像在云南大学内,关于他对云南科举考试所做的贡献,应该有人研究,大学最不缺的就是研究人员,时间来不及去贡院打卡,只能遥祭这位邑人了。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明清两朝韩城人在云南贵州两省做官级别最高的,就是刘荫枢了。对于云南贵州两省来说 ,刘荫枢只是流水官员中的一位,但对韩城人来说,那是骄傲,也是学习的榜样,所以到了昆明,总想能找到与刘荫枢相关的打卡地,做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老街之行虽然没有大的收获,但是我知道当年刘荫枢上班地方应该就在这一片,也算不虚此行。走过他曾经走过的街道,吃过他曾经吃过的美食,怎么说也算是一种相逢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