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旅融合成为城市转型的核心引擎,如何将千年文脉转化为可感知的旅游体验、可转化的发展动能,是泰安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作为坐拥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红色文旅资源的历史名城,泰安既是文明的“见证者”,更应成为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者”。唯有打破资源壁垒、创新融合路径,才能推动城市从“观光旅游”向“文旅体验” 升级,奏响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新乐章。
那么,如何以“文旅+”为笔,勾勒泰安文旅融合的新图景?
以文化为魂,筑牢文旅融合根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失去文化内核的旅游,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旅游场景的文化,也难以真正走进大众视野。只有将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系统梳理,才能为文旅融合提供坚实的“内核支撑”。泰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承载着“国泰民安”的文化寓意,封禅、碑刻、民俗等文化在此交织。大汶口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陶器、玉器等文物见证着远古先民的智慧;徂徕山起义旧址等红色资源,记录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泰安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泰山景区推出 “泰山文化研学游”,让游客在登山途中聆听碑刻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文化意境;大汶口遗址博物馆通过VR技术复原远古村落生活场景,让文物“活”了起来;红色景区打造“情景党课”,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从“静态展览”变为“动态传承”。
以创新为翼,拓展“文旅+”新业态。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单一的观光旅游已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唯有紧跟潮流、大胆创新,才能让文旅产品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从“一次性消费”变为“深度体验”。泰安主动打破产业边界,将文化与科技、体育、农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比如,“文旅+科技”方面,泰山秀城《铁道游击战》实景演艺运用全息投影、爆破特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抗战历史,成为夜游经济标杆;“文旅+体育”方面,依托泰山的地形优势,举办泰山国际登山节、环泰山自行车赛等赛事,吸引国内外运动爱好者参与,“登山健身”“户外研学”成为泰安旅游的新标签;“文旅+农业”方面,泰山茶溪谷、良心谷有机茶园推出采茶体验、特色农食,实现“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的双重价值,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
以服务为基,提升文旅消费体验。文旅融合不仅要“有产品”,更要“有温度”。优质的服务是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也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游客抵达旅游目的地的那一刻起,交通是否便捷、住宿是否舒适、服务是否贴心,都直接影响着旅游体验。泰安在服务提升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交通服务上,开通“泰山景区直通车”,连接高铁站、汽车站与各景区,车内配备文旅志愿者,为游客提供线路咨询、景点讲解服务;住宿服务上,打造“泰山人家”民宿品牌,统一规范服务标准,民宿内饰融入泰山文化元素,游客入住时还能收到包含泰山剪纸、手绘地图的“文化礼包”;智慧服务上,推出“泰安文旅一卡通”,游客凭一张卡即可预约景区门票、购买演艺票、享受餐饮折扣,还能通过“泰安文旅”APP查询实时客流、获取导览信息,实现“一部手机游泰安”。
文旅融合是守正创新之路,既要守好文化 “根脉”,也要敢闯发展“新局”。如今的泰安,正以文化铸魂、创新赋能、服务提质的组合拳,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未来,只要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必将吸引更多人读懂泰山之雄、感受汶水之韵,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绽放异彩!
评论员:金冬岭
审核:亓浩波
编辑:王玲玲
校对:李腾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