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条新的自驾线路,“灵寿三梦山—阜平城南庄—曲阳黄山”,享受灵山寿水相伴的驾驶乐趣,体验红色阜平的红色印记,把车开到黄山山巅俯视广袤平原,探秘藏在太行山麓的隋唐佛光秘境。
先在灵寿县城五块钱一升加满油,然后沿省道201向西北方向行驶。不知道为什么这条东南西北方向的邪路,在灵寿被称为正南路。
出县城,过青同、慈峪、山门口等地,一路上行,到岔头右转,过慈河大桥上县道320,开始盘山路,约个把小时后就看见路边三梦山的大牌子。
三梦山主峰海拔1248米,核心景区奇寨飞雨寨,山上有石臼近百个,寨顶为五十多亩大的平地。这里的瓦房台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大寨典型,如今这里果树成林,梯田平铺,一派田园风光。
根据路程安排,在三梦山只是短暂停顿,随即继续前行。
翻过大山,导航提示进入阜平地界。与灵寿那边缓缓爬坡不同,阜平这里的盘山路弯急坡陡,几个之字下来,车就行驶在谷底了。

二十来分钟时间,远远看见城南庄的路牌。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前停好车,欲进去参观,却被保安拦住:“今天周一,闭馆。”
不让进馆,就在广场拍随便几张片子。一块巨石上“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发出地”的刻字,引发浓浓兴趣。赶紧打开手机搜索,得知1948年4月,在这里发布了“五一口号”,公开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宣告要建立新中国、成立新政权。
草草在村里溜达一圈,排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新房晋察冀中央局旧址”的“红色宅院”,有幅对联“朱总司令贵宅运筹解放石门,少奇此院部署土地革命”,只是大门紧闭,未能深入了解详细情况。
只怪这次功课没做好,赶上了周一闭馆,等下次有机会再来。天近中午,驱车前往阜平县城方向,寻找饭门。
途中遇一观景平台,巨石上刻“晋察冀边区,中国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字样,先拍个照片,详情也留给下次了解吧。
过阜平县城,至王林口解决午饭。导航曲阳黄山,沿国道黄榆线向东南方向行驶。

不久遇见一路牌指向五丈湾地雷战纪念馆。毫不犹豫拐了进去,爬过几个大坡,发现纪念馆就在王快水库边上。走进去参观,展览有些简陋,但也还算清晰。
绕回黄榆线,继续行驶。过曲阳县城,沿曲新线前行。精美石雕排在道路两侧,雕刻之乡曲阳算是眼见为实了。
导航曲阳黄山,过开发区,进石门村,沿黄山大街出村,开始盘山小路。路很窄,目测宽不过两米,仅容一车将就通行。一边小心翼翼开车,一边嘀咕“要是对面来车可就麻烦了。”
好在运气不错,一路顺风,车就停到了海拔300多米的黄山顶上。

站在山巅,俯视东南方向,大平原广袤无垠,村庄错落有致,山下的石雕园历历在目,一个个巨石阵罗列密布。
前面一座旧石屋里走出俩女子,连忙上前问路。女子很热情:“我们常来,石屋里有国宝文物八会寺石刻,可以去看看。还有那边”,说着用手一指,“那个石塔也应该看看。”
谢过,进入石屋。黄山,又名少容山,山上有始建于北齐至后周的八会寺,宋初契丹南掠,寺院均被焚毁,如今仅存这处隋代石刻经。
面对千年经文,突然懂了什么叫“此刻的相遇,是1500年的等待”,这座把佛经刻进骨子的巨石,正用最温柔的方式,等待着解码时光。

石屋内光线太暗,草草拍张片子,便出来去往石塔处。
俩女子正在塔下拍照,见我们过来,说道:“这塔是十多年前新建的,也是与八会寺有关系的一处景点。”
“听说张良的老师黄石公曾隐居于此,这里才叫黄山的。哪里能看到有关黄石公的痕迹呢?”
“这个不好说。我们是附近的,来过多次,只知道比较古老的有石屋、石塔,还有龙王庙里的一个池子,别的地方大多都是新建的。”
“我们刚从那里过来,龙王庙看起来也挺新,就没进去。”
“外面新,里面老。据说那个池子常年有水,直通山下,应该去看看。”说罢,见我们没有要去的意思,便告别朝着龙王庙方向走去。
发动车子下山,沿曲新路过新乐正莫镇,上107国道,愉快回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