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城区白塔路的东头便是马鞍岭。马鞍岭只是一座孤山,远远看去像一只昂首的马,两个突起的峰间便是它的鞍,故称为马鞍岭,实为马鞍山。
马鞍岭早先是因为有马鞍寺,才有人时常提及,只有信徒沿着上山的一条狭小山道来来去去,没有人上去观望风景。山的四周全是农田,找条像样的路都难,再好的风景引不起人的注意,注定它只会沉寂。
不知道是寺的灵气,还是山的秀气,马鞍岭像个青涩的姑娘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进入人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地成了一道风景、一个胜地、一处去处、一缕绿带、一片遐想、一眼风光、一份情思,成了余江的地标,成了众多余江人喜爱的地方,更成了游子心中的牵挂和寄托。
到了余江须得来马鞍岭走走、看看,这里有天然的自然景观,郁郁葱葱的树林,名目繁多的绿植,绿茵如毯的草地,四周环绕的小桥流水。这里有被厚重的人文气息包裹的余江精神和血脉,韬奋书院的文化气韵,安仁塔里的一脉相承,红旗广场的气势磅礴,白马飞天喷泉的迷人,凝聚成了余江力量的象征。
马鞍岭的风,有时柔柔清清,甜蜜的味道里透着清香,轻轻地纠缠着不肯离去,拂过水面只泛起粼粼波纹;有时急急切切,等不到钻进林子,飞也似地从枝头掠过;有时躲躲闪闪,使劲伸出手去,怎么也抓不住它的身影,像个调皮的孩子,任性地跑遍整个山岭。
马鞍岭的水,清澈明净,时而活蹦乱跳,时而潺潺作响,时而静如明镜。从山上下来的细泉,沿着弯弯的小道,小心地融入溪流。水中倒影,活脱脱一幅镶在镜里的山水风景画。
马鞍岭的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四季常绿,种类繁多,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存在。从春开到冬的花,总能拼命地挤过绿透出各色的美姿。在树与树间,总能被树与花的香气吸引,深吸一口气,满满的清爽一直到脚底。
马鞍岭的天,像个魔术师,又像个画师,更像个跑龙套的师傅。天刚有一丝丝白时,远处望去,马鞍岭就像刻出的版画,清晰中透着几分庄严。朝霞从安仁塔侧面射来,火红的一团与塔、山、云构成一幅延年贺寿图。
马鞍岭的路,四通八达,有绕山健康道,盘山沥青路,有水泥台阶路,直通顶峰安仁塔。这些路为人们锻炼、休闲、观光提供了便利,更是消暑的好去处。
马鞍岭的四季,只会迷人,春天满树嫩芽,满眼花开;夏天溪水涟涟,树荫纳凉;秋风送爽,果香飘溢;冬雪挂枝,银装素裹,实在是人间至美尽收于此。
马鞍岭的生态保护孕育了马鞍岭的美,马鞍岭的美铸就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态,从而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奏响绿色发展的完美乐章。
安仁塔讲述着这个千年古城的历史渊源,呈现一代代余江儿女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奋进中的余江力量。在安仁塔里驻足,可以倾听千年声音,放眼未来世界。
“三面红旗”是余江力量的精髓。以三面红旗为背景的红旗广场,续写“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伟大血防精神,预示着余江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号角下正大步地向前行。
走进韬奋书院,可以深深地感受“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韬奋精神,激发后人始终肩负起“以人民为中心、以真理为准则、以奋斗为底色”的时代使命感。
马鞍岭一个你不得不去,去了又不得不念想的地方。一个有山有水有灵气,有精神有文化有传承的地方,总会让你满载而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