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清迈府的塔佩门,作为清迈古城留存下来的唯一完整城门,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魅力。自从来清迈度假以来,我们曾经多次驱车途经这里而擦身而过,直到2025年8月17日傍晚18:00,才专程来到这座清迈著名的塔佩门一游。
清迈塔佩门(摄影:冯赣勇)
来到塔佩门前,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座由红砖砌成的巍峨城门。城墙斑驳陆离,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门上精美的雕刻,有植物图案、神秘符号,处处透露着历史的沧桑。一家人也在塔佩门留下了第三张合影。
塔佩门合影(摄影:路人)
穿过城门,便是一个宽敞的广场。广场上,鸽群是绝对的主角。这里的鸽子完全不怕人,只要花10泰铢买上一大包鸽食,它们就会纷纷朝你扑来。看着成群的鸽子在身边飞舞,甚至落在手上、肩上,那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十分美妙。
飞鸽前留影(摄影:冯湜)
广场周围,各种特色小店、咖啡厅林立。逛累了,随便走进一家咖啡厅,点上一杯咖啡,坐在窗边,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的游客和飞舞的鸽子,享受着这悠闲的时光,十分惬意。
塔佩门周边街景(摄影:冯赣勇)
到了晚上,塔佩门更是热闹非凡,因为这里有清迈最著名的周日夜市。夜市从塔佩门开始,沿主干道向西蔓延。各种手工杂货、泰式美食琳琅满目。30泰铢左右就能品尝到美味的炒粉或肠粉,还有街头艺人和路边摊按摩,让人应接不暇 。
塔佩门夜市(摄影:冯赣勇)
塔佩门不仅是一个景点,更是清迈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象征。在这里,既能感受到古老城墙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又能体验到周边热闹氛围带来的现代活力,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帕辛寺留影(摄影:阿勇)
2025年8月18日,女儿特意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清迈古城半日行的项目。上午9:00,一辆当地的突突车早已专程在公寓门外等候,司机是一位憨厚的中年人,他开车带我们首站前往帕辛寺观瞻。抵达寺庙时,一位名叫阿勇的泰国导游已在此恭候。
走进帕辛寺(摄影:冯赣勇)
阿勇带我们走进了这座清迈古城西侧的帕辛寺,仿佛踏入了一座凝固着历史与信仰的艺术殿堂。这座由孟莱王于1345年始建的寺庙,历经数百年的修缮与扩建,如今已成为清迈规模最大、地位最崇高的佛寺之一。
帕辛寺金塔(摄影:冯赣勇)
站在帕辛寺寺前,只见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七头巨龙雄踞石阶两侧,龙身蜿蜒起伏,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踏入寺内,正中的大金塔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这座高约20米的佛塔建于16世纪,据说塔内保存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塔顶的水晶莲花在微风中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帕辛寺主殿(摄影:冯赣勇)
主殿是兰纳式建筑的杰出代表,精致的木雕与色彩斑斓的壁画交相辉映。壁画内容丰富,东侧墙壁描绘的《佛本生经》故事栩栩如生,人物的表情和衣袂的褶皱都刻画得极为细腻。
主殿内壁画(摄影:冯赣勇)
西侧墙壁的《兰纳服饰风俗图》则展现了当地古代的生活风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帕辛寺,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清迈历史文化的缩影,每一处建筑、每一幅壁画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让人在观瞻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主殿内佛像(摄影:王珏)
主殿殿内,供奉着泰北最受尊崇的帕辛佛像,佛像造型精美,散发着宁静而神圣的气息。佛像周围,还有10尊高僧的蜡像,等比例大小,皮肤颜色、衣服褶皱都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帕辛寺主殿外(摄影:王珏)
阿勇介绍说,如果在周日来此,还能赶上帕辛寺周边热闹的周日夜市。特别是当寺庙的轮廓逐渐融入暮色,夜市的灯笼与霓虹次第亮起,会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帕辛寺,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清迈历史文化的缩影,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幅壁画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让人在观瞻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
契迪龙寺留影(摄影:阿勇)
清迈古城行的第二站,导游阿勇带我们来到清迈古城中心的契迪龙寺观瞻。穿过狭窄的巷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标志性的四方形大佛塔。这座建于1411年的兰纳式佛塔,虽历经地震、战争的洗礼,顶部坍塌,塔身斑驳,但仍以约60米的残高矗立,成为清迈古城内最高的建筑,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四方形大佛塔(摄影:冯赣勇)
佛塔四面雕有精致的护塔灵蛇,蛇身沿阶梯蜿蜒而上,塔身上的六座大象雕塑,虽大多为修复后的水泥制品,但右方那座缺了耳朵和象鼻的原作,却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
寺院主殿(摄影:冯赣勇)
绕过大佛塔,来到主殿,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殿内,清迈最大的青铜佛像庄严肃立,四周挂满了信徒及游客们的福条,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期许。在主殿和佛塔周边,还有一些小型的庙宇和佛堂,每一座佛殿前均有神龙或孔雀雕塑,房屋的檐角及房梁上皆点缀有精美的泰国文化花纹及装饰物。
佛塔后殿堂(摄影:冯赣勇)
在四方形佛塔的后面有两座殿堂,玻璃橱中端坐着身披袈裟的高僧蜡像,目光炯炯,栩栩如生。此外,寺内还有清迈的城市之柱,传说为印度神话中众神之王陀罗神对清迈城的保护祝福象征物,因宗教习俗,女性禁止入内。
寺内参天大树(摄影:冯赣勇)
寺内的参天大树与宁静氛围,也让人倍感心灵的安宁。树干上挂着的箴言木牌,仿佛在传递着古老的智慧。偶尔,还能看到穿着橘色长袍的僧人拿着书本从僧舍走出,坐在菩提树下阅读,或是与外国游客轻声交谈,探讨人生哲学。清迈契迪龙寺,这座承载着清迈数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宗教底蕴,让每一位到此瞻仰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心灵的震撼。
寺院内僧人(摄影:冯赣勇)
清迈古城行的第三站,阿勇带我们来到三王纪念碑参观。这里是清迈的重要地标,位于清迈古城中心,在清迈市立艺术文化中心正前方。纪念碑是为纪念对清迈建城有重大贡献的三位国王而建,分别是清迈的创建者孟莱王、素可泰的兰甘亨国王和帕夭的南蒙王。
三王纪念碑景区(摄影:王珏)
阿勇介绍道,传说1287年,孟莱王促成了兰甘亨国王和南蒙王之间的和平,并结成友好联盟。1296年,三位国王共同商议设计并建立了清迈城,将其作为兰纳国的首都。纪念碑于1984年建成,由著名艺术家Kaimook Chu To设计,采用青铜和深铜铸造,高2.7米,三位国王的形象栩栩如生,中间是孟莱王,右边是兰甘亨国王,左边是南蒙王。
近观三王塑像(摄影:冯赣勇)
这里是清迈人民朝圣的地方,人们常在塑像脚下献上鲜花、点燃香烛,祈求三王的英灵赐福。纪念碑所在的广场也经常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如千人聚餐、音乐会等,是感受清迈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走进清曼寺(摄影:冯赣勇)
清迈古城行的第四站来到清曼寺观瞻。漫步清迈古城北侧,清曼寺的身影在椰林掩映中渐显。这座始建于1296年的古寺,是清迈建城时最早的佛寺,由孟莱王亲自督建,藏着兰纳王朝最初的印记。清曼寺寺门低调,却藏着惊喜。入口处的两尊石狮,并非常见的威武模样,而是带着几分憨态,石质历经八百年风雨已泛出温润的光泽,据说为缅甸工匠所造,是清迈最古老的石狮。
清曼寺主殿(摄影:冯赣勇)
走进主殿内,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小巧的水晶佛像,高仅10厘米,相传由孟莱王从西双版纳迎来。佛像通体剔透,在烛火映照下折射出柔和光晕,被视为清曼寺的“镇寺之宝”,每年泼水节期间会被请出巡游,接受信众朝拜。殿内墙壁上,留存着部分兰纳风格的壁画,虽有磨损,却仍能看出当年画师用矿物颜料勾勒的佛经故事,色彩沉郁而典雅。
清曼寺庭院(摄影:冯赣勇)
寺中最独特的建筑,当属“15只大象塔”。这座方形佛塔的基座上,环绕着15尊大象雕塑,每只大象姿态各异,有的卷鼻,有的垂耳,石雕的纹理里还能辨认出当年的彩绘痕迹。传说这些大象是为纪念孟莱王征战时的功勋,也象征着对土地的守护。
大象塔下留影(摄影:阿勇)
佛塔旁的老菩提树下,常有当地老人静坐,或是对着佛像轻声祈祷。寺内的僧舍简朴,偶尔能看到年轻僧人在廊下抄写经文,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远处的鸟鸣交织,格外宁静。清曼寺虽没有帕辛寺的恢弘,也不及契迪龙寺的厚重,却以“最古老”的身份,保存着清迈最本真的模样。在这里,时光仿佛走得很慢,每一块砖石、每一寸香火,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最初的故事。
寺院内雕像(摄影:冯赣勇)
清迈古城行的最后一站,阿勇带我们来到曾经拍摄电影《泰囧》外景地的清迈布帕兰寺观瞻。寺庙始建于1497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融合了缅甸和兰纳两种特色。
布帕兰寺(摄影:王珏)
寺内的主殿呈亭台楼阁样式,金碧辉煌。屋檐的勾角、门廊的雕花、佛像的饰物等,都经过精雕细琢,精美绝伦。主殿内供奉着三尊来历不凡的佛像,正面的佛像由泰国国王亲自开光建造,右面的佛像由兰纳王国第32任国王建造,曾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左面的则是曼谷大皇宫玉佛寺中的缩小版玉佛。
寺内唐老鸭像(摄影:冯赣勇)
此外,布帕兰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院内设置了不少充满童趣的动物和卡通人像,如唐老鸭雕像等,这是因为寺内设有儿童佛教学校,这些卡通元素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融入寺庙,因此它也被戏称为“寺院迪士尼”。
小木造僧院(摄影:冯赣勇)
寺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座有超过300年历史的小木造僧院,虽历经岁月,屋宇仍保存原样,风檐上及廊柱上的细致灰泥装饰依旧令人心动。紧邻小木造僧院的是一座有200年历史的较大僧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站在佛殿向外看(摄影:冯赣勇)
在佛塔和主殿之间,有一口被封锁的神秘古水井,据称这里储存着泰国的皇家圣水,传说每当皇室有人身体不适,就会派人来取圣水,为其带来安康。寺庙内还有一座缅甸风格的大佛塔,白色外观搭配巨大塔身,颇为雄伟,塔顶金色部分约有1公斤黄金,佛塔内存有高僧的骸骨和头发。
布帕兰寺留影(摄影:阿勇)
漫步在布帕兰寺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宗教的神圣,又能因那些可爱的卡通塑像而会心一笑,仿佛在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中,寻得了一份独特的宁静与美好。随着结束布帕兰寺的参观瞻仰,清迈半日行也圆满落下了帷幕。(图文:冯赣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