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营的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东乌盖沟上游突发山洪,13名在非正规露营点扎营的游客遭遇险情。据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部门公布的最新消息,截至8月20日9时40分,此次山洪已致11名野外露营人员遇难、1人失联,仅1人获救。
血的教训揭示出野外露营暗藏的风险,当“诗与远方”遭遇极端天气,缺乏应急保障的野营地可能瞬间成为“生命禁区”。此次事件不仅暴露部分游客安全意识的缺失,更警示行业亟须加快规范化进程,推进露营地资质认证、预警系统覆盖与应急响应机制优化。
野营地变“生命禁区”
背后的安全警示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乌拉特后旗山洪悲剧事发地并非正规露营地,而是在野外——典型的山谷河滩,两侧高耸,中间低洼,正是洪水冲刷的天然通道。事故发生地被当地人称为“棺材山”,地势开阔,泄洪区域面积大,而这也大大增加了搜救难度。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亲近自然的心情愈发强烈,露营正从“小众体验”跃升为全民“微度假”的生活方式。当前,正值暑期出游高峰期,野外露营更成为不少亲子游客群的心头好。不过,比起应急设施齐全、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区来说,人们在野外要应对的自然气候和风险也更复杂。特别是汛期极端天气多发,再加上一些游客缺乏野外生存常识,露营时容易遭遇突发险情。
对自然“野趣”的向往若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支撑,则极易让美好旅程演变成致命冒险。此次乌拉特后旗山洪悲剧正是最残酷的警示:当露营热潮与安全认知出现断层,那些未被评估的野营地瞬间成为危机四伏的险境。
“从专业角度剖析,此次事件中露营者选择非正规野外露营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非正规露营点往往缺乏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全面评估,像此次扎营处可能处于山洪易发区域,一旦遭遇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极易被山洪侵袭。再加上,这类地点通常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警示标识等,无法在危险来临时为露营者提供有效的预警和防护。同时,非正规露营点可能存在野生动物出没的情况,增加了露营者遭遇意外伤害的风险。
露营遭遇山洪事故频发
“保命选址法则”须遵守
实际上,人们在野外露营遭遇山洪遇险的情况并非孤例。今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公安局沙坡头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一家人在北长滩露营时突遇山洪,妻子和一小孩因撤退不及时被洪水冲走失联。同月,约50人到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山谷”参加拍摄宣传,被安排在露营地帐篷区留宿,夜里山洪侵袭,多人被困,其中还有4岁小孩,他们在洪水中抱着树坚持到天亮,等待救援……
面对频发的露营遭遇山洪事故,业内人士表示,科学选址和风险规避已成为野外露营的“保命法则”,必须在露营地选址阶段就建立起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院学术委员、闻旅CEO周海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野外露营选址应避开低洼地带、河道、陡坡等危险区域;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确保周边环境稳定,远离可能的自然灾害风险区;同时,还要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和求救条件。
袁帅进一步补充道:“野外露营选址要考虑平坦开阔的地带,避免在陡坡、悬崖边扎营,以防滑坡和落石;可以选择靠近水源但又不受洪水威胁的位置,在方便取水的同时保障安全。特别是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撤离。”
安全保障体系
应与露营经济配套发展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周边游和短途自驾游成为不少游客的旅行首选。这样的市场趋势带动了户外露营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在城市生活的人想要到周边接近大自然,释放压力。
近年来,露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市场规模逐年上升。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到2030年,国内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4879.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7%;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23998.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3%。
而露营产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管理方面的严峻挑战。如何让安全保障体系与快速增长的露营经济协同发展,成为行业面临的核心议题。
在周海涛看来,平衡露营的休闲需求与安全保障的关键在于引导而非禁止。他称,从行业层面出发,应建立规范体系,比如完善露营地建设与管理标准,明确安全要求和责任主体;建立露营地分级认证制度,推动正规露营地的规范化发展;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提升服务质量与安全指导水平;推动建立户外应急救援网络,提高突发事件响应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公众安全教育,通过多渠道普及户外安全知识,提升露营者的风险防范能力。
“对露营者的安全意识培养同样重要,重点在于让其了解野外露营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野生动物侵害、迷路失途等,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方法。”袁帅建议,参与者在露营前应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准备工作,要详细了解露营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周边设施等信息,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居民或专业机构等方式获取准确信息;同时,要准备好必要的应急自救物资,如急救药品、防寒保暖用品、照明设备、通讯工具等,并确保这些物资处于良好状态;还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在遇到不同危险时的撤离路线和求助方式。
■来源: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