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锅箐,九口锅,九个犀牛共一窝;谁能识得真龙地,子子孙孙不落科”,这首流传于万盛城乡的民谣,让位于万盛南部渝黔交界处的九锅箐,自带“风水宝地”的传奇色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片被誉为“山城绿珠”的宝地——九锅箐。
翠峰林海:生态与风情交融的秘境

天狼栈道
作为“山城绿珠”,这里最高海拔超1400米,四季景致各异:春可赏烂漫山花,夏能避酷暑热浪,秋可摘山野佳果,冬可观雪覆青松。盛夏时节尤为宜人,满山绿树如巨伞蔽日,骄阳与暑气被隔绝,游人身上的汗、心中的烦忧,皆随山间清风消散。
九锅箐的青峰独具特色,座座独自屹立,宛如苍翠的青色城郭。山间植被繁茂,青松、杉树等上百种林木遍布,古老孑遗植物与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散落其间,尽显生态之美。
踏入任意一条山径,皆是与自然的邂逅。穿行在植物群落中,许多不知名的草木带来新鲜感;山谷清风拂过,林涛阵阵,让人尽享投身自然的惬意。中坪一带的“松林茅屋”更是别具风情,作为新开辟的景点,茅屋为悬空式建筑,以三至五根松树为支撑,松枝作墙与地板,茅草铺顶,或为单身居室,或为情侣小屋。赤日当空时,游人坐在茅屋走廊,可远眺几十米外的“夏泳湖”,湖水幽深、清风送凉,舒心不已。
险趣传说:九锅箐的“四难”与奇景
枪台烟云
当地流传九锅箐有“四难”:陡梯三百难上、古洞仙女难寻、石轿藏经难找、天狼栈道难过。
01天狼栈道
笔者一行人结伴“闯关”,首遇“天狼栈道”——位于无归拜月山下,传说为天狼星所修,仅光明磊落者敢涉足。栈道长约千米、宽不足一尺,悬于半山峭壁,下临万丈深渊,众人走了小段便觉“比登天还难”,只得折返。
02三百梯
转而挑战“三百梯”,路面由石骨子夹黄泥构成,笔直且奇滑,有“雨天一团糟,晴天千把刀”之说。上行一步需退半步,全靠路边松枝借力,不足500米的路竟走了半小时,无人愿再下坡。
03石轿藏经
“石轿藏经”是形似轿子的巨石,传说在石轿里藏有青城山道人陆虚洞的经书,谁要是得到这部经书就可以得道成仙,众人翻找无果,仅见轿中一块青石如厚书。
04仙女古洞
“仙女古洞”则云雾缭绕,10米内难辨路径,洞内凉气森森。传说七仙女偷得经书后在此藏身,后被召回时将经书藏于洞内,以云雾遮蔽。
05枪台烟云与勇敢者之路
枪台烟云由三块巨石天然垒成,状如机枪,时常烟雾缭绕,似硝烟弥漫。其旁的渝黔栈道(又称“勇敢者之路”)位于山腰,狭窄到需贴壁挪动,山风吹过时让人站立不稳,但此处俯瞰田园风光更为清晰,栈道壁上还可见古海洋生物化石。
文韵与奇观:诗仙遗踪与天然石像
太白听涛
“太白听涛”景点承载着人文底蕴。传说李白流放夜郎途经此处,被美景与松涛打动,留宿饮酒赋诗。次日启程时,他见对面山腰一块大青石形似佛头,眼、口、鼻、眉俱全,同行人却一无所见,李白叹道“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有心无心,佛缘自诀”,如今唯有“有缘人”能得见此奇景。
拉斐尔头像
更令人称奇的是“拉斐尔头像”巨石。前几年,万盛文艺工作者采风时,在海拔1300余米的仙女峰上,发现一座高70余米的巨石,酷似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饱满额头、深邃双眼、卷曲头发、高耸鼻梁与长胡须,线条精准,活灵活现。
翠屏日出与山间风味
为观日出,笔者一行人清晨五点半便往翠屏山赶,6点刚过登上海拔1500余米的山顶。此时远山半藏于薄雾中,须臾之间,天边的白光变成淡黄、绛紫色,继而又转为深黄、金黄色,金灿灿一片,辉煌壮观。云海中红丝带般的霞光不断延展,最终群峰似托着红日升起,“万水千山”裹上金红霞光,暖意融融。举目四望,绿意与白云衬着蓝天,如天然画卷;鸟瞰渝黔边区,群山环伏,林壑莽莽。
九锅箐的美食亦不容错过。腌腊制品用土猪肉经传统工艺腌制,青杠柴烘烤七天七夜,肉色红亮、咸淡适口;椴木木耳以青杠树为培养基,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荤”之称。名茶“林海翠茗”历史超千年,条索匀整、香气鲜郁,搭配三年以上的野果酒,尽显山间风味。

在离开九锅箐时,也许是留恋之情至深的缘故,一种淡淡的惆怅,一种旅途短暂之感从心底涌出。回头凝视,只见那胜景山色尽在虚幻缥缈之中。
作者:罗昭伦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文化旅游局
资料来源:《重庆地方志》2024年第3期
【本平台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重庆地域文化之用,转载文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重庆故事为主。
文章字数以1000-3000字为宜,最好配相关图片。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投稿邮箱:cqzbtg@qq.com。
【特别说明】
本次征稿活动旨在公益性的文化传播,目前不提供稿酬。然而,一旦您的作品被选中,将会:
✦ 在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署名进行推广;
✦ 对于优秀作品,我们还将推荐至重庆地方志相关出版物或官方平台进行转载。
投稿即表示您授权本公众号对稿件进行非商业性的编辑和传播,原版权仍归作者所有。
我们期待您以文字为笔,共同勾勒重庆的千年文脉。每一份来稿,都是传承巴渝文化的重要拼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