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晋城有一群会讲故事的“小镇”。
它们或许没有都市的喧嚣,却各有各的味道——有的装着几代人的童年梦,有的浸着笔墨书香,有的凝结着自然的甜蜜,有的能让人把失眠丢进山谷……
树理小镇:笔墨里的生活,还在继续
沁水县尉迟村的树理小镇,处处带着“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印记。走进小镇,赵树理故居最先映入眼帘,古朴的老屋和当年的书桌、手稿,让人能想象他伏案写作的模样。文学馆里,《小二黑结婚》《三里湾》的人物蜡像像从书里走出来,家风馆则静静讲述着赵氏家族的故事。
赵树理故居文化旅游区。图源:太行日报
而这里不只有“旧时光”。文创产品“尉迟笔筒”“敬德年画”“门神冰箱贴”把文化变成能带走的物件;采摘园里能亲手摘下新鲜蔬果,从枝头到掌心的新鲜劲儿里,藏着农耕的趣味;花海观光区顺势成为歇脚的景致,摘累了能在花田边坐坐;树理书斋里,一人一茶盏,摊开一本心仪的书,阳光漏进来,落在字里行间。
从故居的笔墨到书斋的茶香,这座小镇把“山药蛋派”的生活气息,变成触手可及的日常。
司徒小镇:铁花滚烫,照亮千年烟火
晋城司徒小镇的夜空,常会被1600℃的“火焰”点亮。匠人们用打铁花表演两度创下吉尼斯纪录,这项始于春秋战国的老手艺,如今成了很多人专程赶来的理由。
司徒小镇“打铁花”表演
《千年铁魂》演出时,滚烫的铁水被击向高空,瞬间散开成漫天星火,配上光影和故事,把晋城“九头十八匠”的老手艺讲得活灵活现。村民们还自编自演《又见老山西》,把本地民俗搬上舞台,将打铁花的技艺传到外地。
逛累了可以去六尺巷,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建筑沿街而立,汇聚了晋城的民俗、美食、创意集市,油坊、醋坊、豆腐坊……这些带着农耕印记的老作坊被一一复原,晋城本土的老手艺和旧时光景在这里鲜活呈现,走进去就像踏进了明清年间的市井,连空气里都带着老味道。
当铁花在夜空炸开时,巷子里的灯正亮着,老城的烟火和新文旅的热闹,在这里撞出最动人的模样。
沃泉星梦童年小镇:在这里,童心永不褪色
沁水县下沃泉村藏着一座“童年博物馆”——沃泉星梦童年小镇,是晋城首个童年记忆主题亲子研旅示范区。这里常有有趣的画面:大人们围在一起玩滚铁环、踢毽子,孩子们则对着会喊话喷泉大声说话,看水柱跟着声音高低跳动,笑声能传到街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