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父母亲大人膝下福安,自民国二十年出外,已有六年之久……”8月27日下午,“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2025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叶集区博物馆,采访团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个个历史场景,感受这片红色热土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新貌。在诸多展品中,一封家书令人动容,虽然原件的字迹早已斑驳,但仍能让大家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和满满歉意。
博物馆中,采访团认真聆听讲解,博物馆讲解员李雨晨介绍,叶集地处史河冲积平原,是连接山区和平原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到清代时,已是“长街五里一片繁荣景象”。博物馆内,史河码头和明清老街的场景复原栩栩如生,再现了昔日繁华。段九成铁铺、李锦源米行……采访团看到了明清时期的叶集老街,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共有400多家商铺集聚于此。
叶集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38年8月,日军小野旅团6000多人进犯叶集。日本的野蛮行径激起了叶集人民的奋起反抗,叶集儿女纷纷参加抗战,杜立成就是其中一个。
杜立成20岁时参加革命,在奔赴抗日战场前夕,已经有6年没和家人联系的他写下了离家后的第一封家书,也是最后一封家书。在信的开头,他写到:“父母亲大人膝下福安,自民国二十年出外,已有六年之久,未有寄信回朝问候大人,亦不知大人身体健康否?及全家均否平安?”在信的末尾,则写到:“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
六年出征未还家,三页家书诉衷肠。这封家书满载着杜立成对父母亲人的挂念和他甘愿为国牺牲、马革裹尸的铮铮誓言。他义无反顾奔赴抗日前线,最后,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在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目前,统计在册的叶集籍烈士有1179人。同时,这里还走出了8位开国将军,分别是杨国夫、陶勇、王奎先、张希才、陈发洪、陈宜贵、桂绍忠、徐体山。
叶集区与河南省固始县“一河之隔”,素有“安徽西大门”之称。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六安市叶集区。近年来,叶集区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叶集区如期实现了区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的脱贫攻坚目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徐琪琪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