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在电影里见过宝塔和寺庙,这次来到云冈石窟大受震撼,这里的石雕全都令人敬畏。”一位来自新西兰的游客告诉人民网记者。
今年暑期,我国入境游市场呈现出蓬勃的活力,外国朋友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景点打卡,而是更愿意慢下来、沉进去,体验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中国。
外国游客在恭王府选购文创。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遍布我国144个城市,前往山西大同的外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9倍,前往浙江义乌的同比增长2.6倍。
“带空箱来中国”这一实用旅游建议在海外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北京秀水街、深圳华强北等商圈是许多外国游客的必逛“景点”。而浙江义乌作为“世界超市”,更是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来“扫货”,汉服、刺绣围巾、手工茶具……通通被装进了他们的行李箱。
在山西大同悬空寺,外国游客走在吱呀作响的木制通道上,置身半山腰,听着风轻轻穿过走廊的声音,仿佛置身于古老的武侠电影中。“明显感受到来山西的外国游客多了许多。他们不再只奔着北京、上海,而是会主动问‘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哪个更有意思。”在山西从事中英双语导游的刘丽玲介绍。
在安徽泾县的一家传统作坊里,弥漫着檀皮和沙田稻草的特殊气味,老师傅正在展示着选料、浸泡、蒸煮、漂白、打浆等复杂工序。外国游客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尝试了捞纸的工序,随后,他还体验了晒纸的工序,用特制的刷子将湿纸贴在焙墙上烘干。
在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身着汉服手持团扇的外国游客沿着青石板路漫步,不时有身着唐装的工作人员迎面走来,用唐代礼仪向她致意。当夜幕降临,她在街边点了一份特色胡饼,就着杏仁茶,欣赏着街头艺人的琵琶独奏,完全沉浸在大唐的繁华夜色中。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稳步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升53.9%。暑期以来,“中国游”热度仍在持续。
240小时过境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外卡POS机覆盖率提升,移动支付功能持续升级,将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从试点推广至全国;提供多语言导览,增开入境航班……在一系列便利化措施推动下,我国入境游配套服务持续完善。从体验中式服饰到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这些多元的选择、丰富的供给,让入境游客收获满满。
人民网记者 杨虞波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