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临近三点,遵义市伟大转折剧场外排起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正有序入场,等待观看当天的第三场《伟大转折》实景演出。
这一由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在遵义打造的红色主题演出,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作为红色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载体,该剧肩负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的使命。
“这次遵义之行,无疑是一堂最生动、最深刻的‘行走的党课’!”来自重庆、有30年教龄的潘老师是一名老党员。前几天,他从《新闻联播》中得知《伟大转折》正在遵义热演,便趁暑假带着家人一起来“亲历”历史。
《伟大转折》实景演出现场。管云 摄
“这是我们遵义之行的第三站。”来自四川成都的翁扬与家人已经参观了距剧场仅数百米的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山烈士陵园。“还没进场,就已经对这段伟大历史的舞台呈现充满期待。”
不少游客与翁扬一样,将这场融合“声、光、电、水、影、景”于一体的全景沉浸式演出,与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串联成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线路。
“我们是先有剧本再搭建舞台,但在剧场选址时,就考虑要与会址、红军山形成物理空间上的呼应,共同构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地标。”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龙通成介绍。
今年,剧目团队将遵义会议会址作为线下宣传的主阵地。鉴于暑期观众中散客占比达80%,为更好服务游客,剧场把票务中心前移,在会址前后门、捞沙巷、石龙桥增设了4个服务点。
《伟大转折》实景演出场次表。管云 摄
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主任王礼明表示,遵义会议会址的客流量,已成为《伟大转折》上座率的“晴雨表”。游客希望在参观会址之后,通过剧目的沉浸场景、情感共鸣和互动参与,将红色历史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
剧目的持续吸引力,得益于观众对优质内容的认可。“演出临近结束时,象征金沙江的水流从观众席上方倾泻而下,气势恢宏。”来自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向志远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剧目以‘水’隐喻困境与新生。为实现这样的舞台效果,剧场采用了首创的可升降、可任意倾斜舞台,配合瀑布水效装置、伸缩随动放摇装置等8项专利技术,结合540°环绕光效矩阵和9D环绕音效系统,让历史场景在可触可感的真实维度中叠加艺术化的表达。”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团副团长夏莹说。
遵义市伟大转折剧场外的打卡墙一角。管云 摄
在剧情结构上,《伟大转折》采用“宏观历史+微观人物”双线叙事,既再现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通过军医“小华佗”、报务员小露等普通战士的成长历程,以个体命运折射历史洪流,引发观众共情。
“暑期我们每月演出增加超过90场。假期结束后,业务重点将转向对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团体客群的拓展,并与红色文化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合作开拓B端市场。同时积极备战国庆假期。预计全年观演人次将达到40万,较去年增长约40%。”王礼明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李姗
三审 岳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