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许多合阳人关于武帝山的传说。当年汉武帝去汾阴后土祠祭地,在夏阳古渡建扶荔宫,应该是受到太史令司马谈的影响,因为当时的夏阳现在的韩城是司马谈的故乡,他负责礼仪,所以对汉武帝的行程安排有一定的建议权。汉武帝在祭地时路过武帝山,并在此住了一晚,印象不错,心情大好,于是此山于是被称之为武帝山。当然还有其他传说,对于游客的我们来说,知道武帝山就可以了。
因为离得比较近,总觉得有的是机会,所以直到今天临时起意,才完成了登山的计划。
经过桥头河时,发现当年热闹的景象不见了,当年韩城走渭南西安,桥头河是必经之地,河谷中开设许多饭店服务过往司机,很是热闹,但西禹高速通车后,这里便失去了昔日的热闹,我仔细观察,除了两三处已经废弃的饭店还没有拆除,当年的饭店早已不见踪影,而我也记不得多久没有来过了,这里的限速非常有名,将车速控制在30左右,保险为上。
沿途都是忙碌的农民们,有采摘花椒的,更多的是收草果的摊点,合阳是著名的苹果产地,果然名不虚传。在11点多到达武帝山景区门口,和守门的大爷沟通后,花10元钱可以将车开到半山。这里没有门票,这点停车费很划算。上次我在万荣爬孤峰时,由于提前没有做功课,将车停在门口,走到半山实在走不动,半途而废,后来才发现交点停车费可以将车开上山上,非常后悔,所以这次没有再犯错,直接开车到半山腰,爬山轻松了许多。
景区还在建设中,所以配套并不是很完善,但是这样的景区是我最喜欢的人,人不多,景观受人为影响比较少,更能达到与自然亲近的目的。
但沿途还是有一些小提示,如这个龟蛇出洞,我就看了很久,所以现在游览时,你还得有比较好的想象能力,不然有此景观你可能永远看不明白。
随处可见武帝仙山,估计是景区的主打品牌,分析应该是一处道教文化的场所,从简介上看,山顶的主要建筑为武帝祠,这格局还是有点小,以汉武帝的身份,怎么说也应该是武帝庙啊。
前边的小孩子问父亲,这树上的红布是怎么绑上去呢?我听后不由笑了,果然小孩子的世界还是朴素的。但看见这树,我知道主角要出场了。
转个弯果然是山顶的主建筑武帝祠,工程还没有结束,许多建筑项目还没有扫尾,所以周边显得有点乱,但总体格局已经出来了,气势还是非常壮观的。
这块突出巨石上建设的小庙基本完工了,估计是利用原来建筑材料恢复的,因为向山顶运送建筑材料非常困难,就地取材不仅经济,而且更有特色。
钟是可以免费撞的,所以上来的人都会撞钟。钟声在山间回荡,给人以警醒的作用,寺庙配钟的确有其科学道理。
钟上的铭文中,发现了一个北宋雷姓名臣,可惜名字最后一个字分辨不清,做工显得有点粗了,因为分辨不清姓名,也无法了解这位名臣,有点遗憾。
网上流传最广的武帝山景观是一块伸出半空的巨石,曰神龙探海,不知是不是这块石头,我不是摄影爱好者,而且有几人尝试后,最终都放弃了下去拍照,所以无法拍出网上的效果。
站在下边用手机拍了一张,结果拍成了一个石柱的感觉,自己都笑了。咱当做一次煅炼吧,别想着拍照了。糟蹋景观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难道神龙探海是对面的这块石头?但还是没有找到网上的感觉,环顾四周好像也没有其它景观,其他人也都是第一次来,武帝山都登顶了,其他都不重要了。
上山走台阶,下山选择走土路,这应该是以前的乡间小路,比下台阶要舒服许多。我想今天咱上山都这么不容易,汉武帝当年恐怕只是远远经过吧,但汉武帝这次祭地,的确给沿线留下许多传说,但相对于山西的传说,韩城和合阳的传说知名度还是不高。毕竟祭地是在后土祠,那才是主场。比如闻喜县名的来历,就被许多名人当成考题。
旅游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治疗,调节人们的心理,以便以更好的状态生活。所以不论去远方寻找诗,还是家门口自我调节,关键是那种方式适合自己,我感觉登武帝山好像很适合我。费用除了10元停车费,还有下山后在甘井镇吃踅面和饼子花14元外,就是汽车油费了,导航显示共65公里,出发时加油每升7元,油费大约50元,总花费74元,人均37元,性价比还是比较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