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临近芝罘海湾的烟火市集人来人往,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是新生的海滨街·烟火市集(下文简称烟火市集),之前的这里被称为红利市场。经过资源整合与市场整顿,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市集正在重新焕发活力。
烟火市集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当时的烟台商会在此筹建公利市场。后来,公利市场逐渐演变为红利市场,红利市场最兴盛时,前来摆摊的摊贩可以布满现在的整个芝罘湾广场。“当时整个广场都是红利市场,里面什么都有,后来广场建起来后不让摆摊了,人们就都散了。”87岁的邢桂花怀念地说,她已经在附近居住了四十年。
2018年,为了发展旅游业,红利市场被芝罘湾广场取代,摊贩转移到其他市场,红利市场就此衰落。“这里冷清了不少,广场建起来好看了,但是总感觉离我们的生活远了。”邢桂花说。芝罘湾广场主要面向外来游客,缺乏本地市民需求的生活气息。今年,经过修缮整顿的红利市场更名海滨街·烟火市集,在芝罘湾广场重获新生。
百年市集新生的关键是恢复“烟火气”。市集吸引了附近大批流动摊贩入驻,有些摊贩在芝罘湾广场经营多年,在顾客中口碑很好,他们的入驻为市集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搞什么高大上的市场,就是要让市场贴近群众。”市场管理人员迟伟说。烟火市集继承了红利市场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精髓,并将它发扬光大。“里面有很多经营了几十年的店,每天一早去了跟他们聊天,不买点东西我都感觉过意不去。”邢桂花说。这些摊贩贴近顾客,集市中的砍价声、叫卖声不绝于耳。这种贴近群众的烟火气吸引了大批居民,使他们成为了市集的回头客。
百年市集新生的基础是保持亲民传统。低价亲民是烟火市集的一张名片,它继承并发扬了老市场产品价格低廉的传统。在市场中,水煎包的价格很亲民,1元就能买到一个包子,还送免费的玉米糊糊。“我们市场的摊位费和周围其他早市一样,原来在附近摆摊的摊位费是多少,现在就是多少。”迟伟向记者介绍。在烟火市集,服务品质提升了,但摊位费却没有提升,这是烟火市集产品价格亲民的主要原因。烟火市集亲民的价格吸引来了大批顾客,大批顾客的光顾增加了商家的销售量,而销售量的增加又使商品价格更加亲民,这形成了良性循环。
百年市集新生得益于商品与商家的多元化。行走在烟火市集中,顾客既能找到“喜旺”、“春雪”这样的连锁品牌店,也能在公益助农点位见到农民的小摊位。在货摊上,顾客除了水产品外,还能找到各式各样的日用百货。商家与商品的多元化给光顾市集的顾客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在一家市场顾客就可以完成日用百货的购买。“顾客对我们市集很满意,因为我们的东西很多很全,价格更低。”迟伟说。
百年市集新生的保障是市场管理方的规范化管理。在之前的红利市场,卫生状况不佳,缺斤少两的事情时有发生,顾客难以买的放心。“原来在老市场,有的商家用的秤有问题,卫生环境也不好,现在的烟火市集已经没有这些情况了。”迟伟介绍烟火市集时说。从烟火市集开业至今,已有三家水产商家因缺斤少两问题被市场管理方清退。市场管理人员每周巡检市场三次,他们拿着砝码抽检商家,确保商家不会使用阴阳秤。卫生方面,现在烟火市集每天冲洗一次市场。这些举措不仅规范了商家行为,让顾客消费得更放心,还使市集变得更加红火。
百年市集新生的助力是新媒体渠道的大力宣传。烟火市集积极适应自媒体新趋势,邀请烟台地区的大V和网红对市集进行宣传。“鲜从海里来,暖自摊前起。”“烟台海滨街,烟火漫市集。”这些新颖的广告语挂在市集的摊位上,形成了一道特色风景线。在百度地图app上,烟火市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我们想打造一个更年轻化的市集,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气。”迟伟说。
(大众新闻实习记者 秦光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